发布时间:2023-03-16 15:53: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水利建设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安全意识不足。我国现有的工程施工人员队伍多数为偏远地区的农民工组成,而且其中大部分的人员素质较低,同时不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因此往往在施工期间创造出较多的安全隐患,并且这些安全隐患一方面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还会对整个工程的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在施工期间一定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对大限度上降低安全隐患,避免发生安全事故。(2)安全技术标准及措施存在问题。为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首先应确保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即使在其他方面完成得再好,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就表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
2.加强水利施工管理的对策
2.1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1)建立安全的管理体系。应对每一位员工按时做好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工作,在整个水利施工的施工期间,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科学施工、安全运营的施工原则。并对其中安全意识不足,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或是没有认真进行安全知识学习的工作人员,可适当加强培训力度,也可视情况将其辞退,以防在施工期间带来不必要的危害,进而威胁到其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工程质量。(2)树立安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对于每一项工程项目而言,其中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应严格按照科学、安全的方法进行施工工作,一方面应力争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应确保工程项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特别是对于水利工程而言,这是一种能够影响到多数人们吃水用水的一项工程,对此,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进行施工工作,以免影响到工程的正常运转。(3)增加安全检查和安全巡视。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与其他工程的施工现场相比,施工环境要复杂一些,而且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可能对安全方面产生影响的因素也较多。所以,施工单位应严格做好对项目工程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检查与巡视工作,将综合安全检查与专项安全检查相结合,使施工期间的安全隐患尽量控制到最低。
2.2建立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体系(1)严把设计质量关。对于一项新的水利工程而言,应在工程开始前,就应做好详细审核水利工程实施的技术文件、报表和相关实施报告,以便对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2)明确责任主体。在工作期间应按照相应的合同、协议等文件来确定各个主体的义务与责任,做到分工到位,明确到人。(3)加强现场监督和检查力度。当水利工程开始进行施工时,应做好对施工现场的监督与检查工作,强化监督与检查力度,对于监理人员而言,应将旁站与巡检工作相结合,按时或不定时进行检查工作,以便明确掌握现场的施工质量。(4)规定质量监控工作的程序。在工程开始实施前,水利工程的承包方与实施方应预先对工程完工后的质量检查流程提出相应的规定或标准,并采用程序化管理措施,以使监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另一方面也可利于对水利工程是否符合标准进行判定工作。对此,可采取以下三种检查方式,一是采用工程实施方进行自检,二是通过工程承包方进行检验,三是经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5)利用支付手段控制工程质量。为确保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可采取一些现代化的支付方式及支付工具,其中延长资金支付周期就是一种不错的创新形式,这种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拖欠货款是有较大区别的,其主要的意义是指在工程完工后,为确保工程质量,将货款分为等额的几个部分,当工程完工后,且通过质量检查后,可支付款项的一部分,对于剩余的部分可根据工程的实际使用期分为等额的几份,按年为周期来进行支付,采用这种支付方式可有效制约工程实施以次充好的情况。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正确处理农田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多方协作,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规划中将坚持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用水、经济发展用水、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把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田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
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根据全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布局。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需求,协调城镇与农村、灌区与乡村、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之间的关系,优先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更新改造与新建扩建并重,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讲求效益。
3、开源、节流与?;げ⒕?,建设、管理与改革同步
要坚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并把节约、?;し诺接畔任恢谩<忧克?、融资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公益消耗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强化管理能力、保全工程能力、扩展服务能力、促进全区农田水利全面发展。
4、加强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
要做好与经济社会、水资源综合利用、国土整治、城镇发展,以及水利、农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5、量力而行,通力协作,稳步发展
依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照财政资金和群众自筹可能,合理确定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并采取积极措施,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动员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水利、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稳步推进,使农田水利建设成为全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全面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目标。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等。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及时协调处理好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全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局面,切实保障本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按计划、按标准、按质量完成。
二、水利建设
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
主要内容是:
(1)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
(2)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水利工程设施标准过低、老化严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都建成于20世纪50、60年代,经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大多数水利设施已经十分破旧,难以满足现在的农田灌溉需要。随着世界贸易的逐步扩大,大量国外产品进入中国,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越发缓慢,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同样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也迅速降低。
2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出路
2.1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制
根据水利设施性质的不同,建立起中央、省、县乡、农民4位一体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体制。对于一些大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应由政府出钱来解决,基本的农田水利实施由省级政府出资,县乡政府负责管理和维护,而一些社区内的基础设施能够直接使农民获益的,可让农民自己投入,政府适当进行补贴。进行多渠道的水利设施筹资方式,改变过去依靠财政投入的单一模式,扩展市场渠道和其他渠道,这是保证资金充足的根本原因。可通过市场发行长期基本建设国家债券,设立农田水利建设的专向发展基金,利用减免税收和给予信贷优惠等政策向金融机构融资等方式筹资。此外还可通过发行彩票、境外投资、个人投资或者企业家捐赠等方式获得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来源,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构建多元化的机制要求政府积极对农民和社会群众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将水利设施直接获益的农民引导到水利设施投入上来,对民间资金的准入门槛降低,增强民间资金来源。
2.2进行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
2.2.1实行水利建设问责制近些年来我国频繁出现旱灾洪灾,除了气候异常的因素还有政府的原因,这是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这是政府的责任问题,应当建立起问责制,对地方政府进行问责,从制度上给予农田水利设施足够的重视并加大资金投入。
成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只有全省水平的1/4、全国水平的1/3和世界水平的1/10,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区域性缺水、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矛盾相互交织,大抓水利成为突破水资源瓶颈约束的必由之路[4]。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对创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弥补水利建设资金缺口,减轻财政负担为解决成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地区防汛抗旱标准不够高等问题,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未来5年社会水利年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即未来5年水利总投入预计达200—300亿,单靠政府有限的财政难以持续支撑巨额的水利建设支出。政府投入的水利项目,主要为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微利甚至无利的公益性项目,政府财政独撑水利建设还会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促进水利行业投资收益和运营效率的提高由政府垄断水利建设,缺少竞争机制,缺乏降低成本和创新管理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还可能存在部分官员为私利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而民间资本的参与,打破水利服务的垄断供给,实现政企分开,形成竞争格局;另一方面,民间资本“效率”“、效益”动机强,在水利项目建设和运营上会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水利建设引入民间资本,将提高整个水利行业的投资收益和运营效率。3.有利于改善水利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由政府或国有公司垄断水利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缺乏竞争的压力和动力,经营成本高、效益差、价格高;而且,如果仅维持单一投资主体,拒巨额民间资本于门外,水利投入难以大幅有效提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在基础领域尝试市场化改革后,基础设施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争剧增加,价格不断下降,服务质量不断上升。在政府监管和市场竞争下,追求效益的民间资本,会瞄准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有效供给。不仅如此,水利建设引入民间资本还对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企改革、培育市场机制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变化。
二、民间资本进入水利建设的障碍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将水利建设视为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无论纯公益性项目还是具有较强盈利性的项目,均由政府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运营。民间资本在我国的水利建设中还处于补充、辅助的地位。创建水利建设引入民间资本的机制,培育水利建设新主体,需要冲破重重障碍。
1.观念障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在一般竞争领域,政府职能定位清晰明确,但在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领域,仍存在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虽然政策已放开,但由于水的特殊地位,政府治水、管水的观念短期内难以改变。政府部门仍将水利建设视为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惊恐民间资本给现有的水利公共服务供给秩序造成混乱,缺乏改革的勇气,畏首畏尾,不敢接纳民间资本。这种观念的指引下,政府“管得多、统得死”,仅象征性向市场推出少量水利项目,并给予民营企业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压力。这种“封闭?;ぁ彼枷耄璋苏叩穆涫?,使得水利建设效率低下,水利公共服务难以有效满足社会需求。
2.制度障碍
我国水利建设的改革严重滞后,水利建设的市场化、产业化的政策均为国务院或部委指导性文件,尚未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政策的权威性和强制力,不足以促使政府放权让利,也不利于政策帮扶和规范民间资本的水利建设。而且,现有政策多为原则性、框架式的指导,并没有完整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致使地方政府和水利管理部门难以落实。诚如,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部部长王志刚所言,民间资本“不是政策不鼓励”,而是缺乏有效的“游戏规则”。民间资本进行水利建设仍欠缺很多基础性的制度:准入制度,应建立国资、民资竞争性的产业组织结构;水资源管理制度,应避免行政分割、部门割据以及地方?;ぶ饕澹鸩酵晟屏饔蚬芾碛肭蚬芾硐嘟岷系乃试垂芾碇贫龋凰试从谐ナ褂弥贫?,要尽快完善水费定价机制、征收机制,为民间资本取得收益创造条件;水权制度,利用市场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等。
3.行政管理障碍
不同于普通的竞争领域,水利建设涉及公共利益,具有典型的垄断性和受益非排他性。为避免私利扩张损害公共利益,促进水利建设稳健发展,政府应该承担起引导、管理、监督、支持和协调的责任。但当前政府投资管理机制、引导机制与监管机制还不完善,运作机构和专业人才缺乏,致使政府行为存在严重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⑴利益冲突。行政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在水利建设管理上既要追求公共利益,也会考虑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当三种利益有冲突的时候,在公共利益受益主体软约束情况下,行政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决择,不排除为部门或个人私利损害公共利益的可能。在缺乏严谨权威的制度下,拥有较大“自由裁量权”的政府部门或管理人员为维护水利建设上的权力和利益,防范民间资本冲击,通常为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设置重重障碍。⑵服务水平。政府的服务水平关系到民间资本投资水利建设的可能性、可行性及收益水平。但一方面政府“管得多、统得死”,民间资本进行水利建设的审批手续繁杂,服务态度差,权利监督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缺乏运作机构和专业人才,使得民间资本的水利建设项目的审查不科学、不规范。低下的服务水平不仅仅造成利息损失、时间和精力损耗、商业机会的流失,还会损害市场公平,置民间资本于不利的竞争地位。⑶官僚作风。官僚作风在水利项目建设上表现在脱离实际、无所作为、不负责任等。民间资本的水利投资依赖于“领导层”的态度和能力,“可管可不管”“、可严可不严”,民间资本的权利和权益处于半悬空状态。
4.自身障碍
水资源的稀缺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要求政府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另一方面,水利项目的投资分析、建设、运营、管理,专业性强、管理要求高。但我国多数民营企业经营者文化素质偏低、经营观念淡薄、重利轻义,民营企业仍存在规模小、结构散、管理制度不健全、行为不规范等现象,与水利项目监管、建设和运营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界线还比较模糊,制度不完善、服务水平低下,成为水利事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此外,水利建设民营主体先天不足,政府还应承担扶持和培育的责任。
三、成都水利建设引入民间资本的政策建议
政府与市场应当是互补共生的关系,政府应当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致力于激发市场活力。成都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已迫在眉睫,必须克服上述障碍,努力开拓,在区域内探索科学有效的新机制。
1.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水是一种特殊的资源,进行水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必须坚持效益、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只有进行科学的规划,才能实现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综合平衡的状态。为保证民间资本权利和利益,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和提高效益,必须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但我国规划工作由政府职能部门承担,对规划工作鲜见成文的制度性的规定。因此,无论在程序上还是在内容上行政色彩浓厚、随意性强。成都应创建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的规划工作制度,建立由水务局牵头,专家、专业机构参与,多部门、多群体协商的规划制度;建立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切实保障规划执行和实施的机制,确保规划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在此基础之上,清理、整合现有的水资源利用、水利建设的规划,检查、监督规划的执行情况。
2.深化水利项目产权改革深化水利项目产权制度改革
落实管护主体,保障水利建设参与人的合法权益,才能提高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也才能建立高效运行的市场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由一般竞争性行业向垄断性行业推进,垄断性行业的产权改革已迫在眉睫。如果将竞争性行业的产权理论适用于水利建设等垄断行业,虽然能够增强供给能力、提高效率,但私有产权会利用垄断地位提高价格、歧视性定价“、撇奶油”等行为,损害公平。要兼顾市场性和公平性,必须摒弃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对立与替代的固有思维,寻求两者的融合,通过两者的合理配置,推动水利建设政府追求的公共性与私人追求的效益性协同发展。民营化的程度与水利建设的公共性纯度相匹配。公共性纯度越高,政府责任越大,公有产权的比例就应越高。相反,公共性的纯度越低,私有产权的比例就应更高。现代产权理论将传统产权进行分解,认为产权不仅仅是所有权,还包括经营权、管理权、使用权、支配权、分配权等。所有权与附属的其他产权具有可分割性和可让渡性。水利建设引进民资间本,既可以是所有权上的引入,即“民有民营”,也可以是经营权上的引入,即“国有民营”。成都市的水利建设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入民间资本,如特许经营权出让、承包或租赁经营、资产证券化、并购、民资独营、BOT模式(建造—运营—移交)、合资模式、TOT模式(转让—经营—转让)、PPP模式、运营和维护模式等。对于公共性纯度高、效益差的小型项目,政府可以通过奖补政策吸纳项目受益人投资。
3.制订公平有效的民间资本投资水利建设的细则
国务院引导民间资本和发展水利的指导性文件,均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但这些原则性的指导,只为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提供了可能性。是否具有可行性,必须以公平有效的细则进行判断。其实,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2010年又出台“新36条”,许多垄断行业也不断宣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但由于没有具体的细则,民间资本在操作上无章可循,无路径可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简单声明对民间资本开放,是没有意义的”“,细则”至关重要。2012年,水利部制订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实施细则》、《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细则》,有效地保障了民间投资主体的权益。但是这两个细则所涉范围还不够广,只针对小型的水利工程,没有涵盖其他水利建设项目;机制也不够严密,建设监管有章可循,却无运营监管制度,不能有效保护使用人权益,从长远看,也不利于民间资本的水利建设。成都应该在本区域建立一套清晰、透明、规范运作的规章制度:一方面要放开市场准入,建立水利建设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机制,形成竞争性的产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秩序;另一方面,要规范行政审批和行政监管“,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科学界定审批和监管的职能和权限,规范审批和监管的程序,简政放权,减少许可、审批,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水利建设的活力和创造力;还应科学规制,由偏重“事前”管制转变为“事前、事中”防范与“事后”严惩相结合的管制,公平执法,创建国资、民资平等的市场地位,并防范民间资本利用水利项目的公共性损害使用人利益;最后,应建立有效的帮扶制度,完善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用地、用电、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
4.创新民间资本投资水利建设的投融资方式
资本具有逐利性,吸引民间资本投融资的必要前提是水利项目的可赢利性。所以,必须理顺水利项目的收益机制??⑺钅康氖找嫣逑衷谒试吹氖褂梅绞缴?,包括取水权、水运权、水电权、养殖权、旅游观光权等。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和公共性特点,使得水利项目取水权交易费用收取上,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搭便车”现象、征收成本高昂等问题,导致水利项目内在商业化价值不高。成都应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利用市场机制理顺定价机制,合理调整费用征收标准,强化费用征收力度,切实维护民间资本利益;引导和帮扶民间资本完善产业价值链,充分挖掘水利项目潜在赢利能力;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并规范财政奖补制度,奖补范围、标准和程序应该阳光透明,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小型公益性水利项目。创新民间资本投入方式。民间资本投资水利建设,可以资金、实物、劳务或其他方式投入;可以独资、合资、合作、捐赠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多种出资形式。政府审批和监管应放开出资方式和形式,主要审查能否完成工程,是否符合水利规划、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和运行管理规定;项目完工后,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确定工程产权,并确保该产权依法享有继承、转让、转租、抵押和参股经营等权益。创新民间资本投资水利建设的融资方式。政府确立水利项目建设方案,投入部分资金,采用市场化手段和操作方式,吸引社会资金跟进;组建水利产业投资基金,利用集合投资、分散风险、专业运作的基金优势,集中分散的民间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利用水利项目收益稳定的融资特点,引导和鼓励银行开展收益权质押贷款;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扩大水利项目公司化改造,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5.创建科学规范的监管机制
1.1农村人畜饮水问题。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民及牲畜的饮水问题。农民们在耕地用水过程中,只会对水资源进行不加限制的开发、使用,但是不懂得如何对水资源进行?;?,久而久之导致了水资源的不断恶化,进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限制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的情况。
1.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我国农村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在兼顾性方面考虑的不是特别充分,例如进行水库修建的时候只是由和水库建设相关的人员单独进行设计、建设,没有将水库的建设放在一个水利系统中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和设计。
1.3地方管理部门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投入资金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位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地区还是会面临资金不足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对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地方出资的,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的投入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际需要的经费还是有较大差距的。资金不足可能导致一些对农民特别有益的农田水利工程无法按期开工,即使开工建设中途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终导致工程无法按时竣工进行验收。
1.4农村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与其他企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我国农村的基层水利工程相关单位普遍存在非工程管理岗位偏多,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少或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
1.5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问题。
首先,我国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直接领导,缺乏独立、专业的管理部门;其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还存在地形复杂等一些客观因素;这些最终导致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方面较混乱,从而出现上面提到的水利工程建设盲目性和随意性等问题。同时,由于没有独立的小型水利建设管理部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就会存在与目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这样就更加大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难度。
2、改善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大力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可以实现快速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现状,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1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审批制度。
无论是集中在大城市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还是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它们的基础都是合理的规划。也就是说,只有前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水利工程建设才能规范、有序的发展、完成。我们应该根据西部农村水利工程的现状,由政府带头进行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规划,有效解决目前农村水利建设方面对于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我们还可以通过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方法,加大处理污染的力度,同时提倡农民们在平时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逐步形成一个节水型的大农村。
2.2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
对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管理,主要包括现有或者叫已有工程的有效管理以及在建的小型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其中,通过对已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为社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在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首先,我们应该根据《水法》的要求,尽量防止已有的小型水利工程遭受到泥石流、洪水、地震等灾难的毁坏,同时还应防止人为因素的主观损坏;我们还应该知道水利工程不能区分重点环节和非重点环节,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同等重要的,与小型水利工程配套的设施建设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其次,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设计图纸、文件档案、检测信息、工程进度等记录都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保管。当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最终的解决办法等资料都应该进行很好的存档。
2.3设计严格的水利工程资质证制度和招投标制度。
依据审批工程的具体规模,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杜绝通过其他方式聘请无资质的个人和单位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农村任何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即使是一个水库的建设,都必须进过本地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招标。
2.4在小型水利工程竣工后,承担工程建设的单位必须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与此同时,作为施工单位也要提供有甲乙双方签字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其他资料。地方水利单位可以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料对工程进行全部验收;最后做出综合性的评定。
3、小结
1.1城市水环境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在水污染控制的决策过程中,不能恰当地协调水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或者对于水环境的功能、效益的认识不足,导致了水环境受到损害;在规划技术上缺乏系统的规划指标。现有的水环境系统规划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规划方法和规划指标体系没有体现城市水环境的系统性特点,缺乏可行的技术规范;在规划实施上缺乏规划实施监管技术支持。
1.2自净能力承载不了污染的力度
系统生物多样性指数越大,系统越稳定,系统能量越大,物质流动速度越快,水体的自净能力也就越强,系统的纳污能力越强。如果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总量超过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有机碳被分解成二氧化碳移出系统,而氮、磷等营养盐则被留在系统中,继续参与水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氮、磷等营养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造成藻类大量生长,生态系统失衡,物质循环阻塞,有机物和营养盐积累,最终会导致生态链断裂,水体黑臭。
1.3土地资源短缺引发与河争地
由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地紧张矛盾日益突出,与河争地现象严重,全市水域面积骤减.此外,城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城市河道断面普遍偏小,且河岸多采用直立浆砌石护岸,坝闸控制水位不高,不仅河道槽蓄量偏少,水环境容量小,也使河流自然属性改变,导致水流缓慢,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容易诱发水环境恶化。
2.南宁市城市水环境治理现状
南宁市区内水系发达,邕江与其众多支流及周边水库、池塘,构成了以邕江为主干的庞大水系网络。目前南宁市水环境治理还主要采用清淤、截污、驳岸等市政工程手段。2008年,南宁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包括:内河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和城乡污水处理厂项目两大项目类。2006-2008年,关闭了邕江边上4家年产3.4万吨以下规模的蔗渣造纸厂等措施并举,实现了重污染行业治理设施全面升级、排入邕江等河流的污染物全面下降。2009年,南宁将建设重大工程,将南宁市区内所有湖泊河流连通,南宁将成为水上威尼斯,打造“中国水城”。但是,虽然城市水环境治理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南宁市水环境治理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治理污水时的二级出水氨氮值偏高;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能力和设备运行负荷水平偏低;一些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低下,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等。
3.南宁市水环境的治理与?;ざ圆?/p>
3.1制订科学的城市水务规划
城市水务规划是对城市涉水项目的综合规划,涉及防洪、城建、供水、排水、水环境、航运、旅游、水土保持等方面。根据南宁市城市水务规划的特点,制定如下的水务规划:第一,科学建设南宁市供水水源。在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的基础上,应充分论证治污、引水、节水三个方面,提出科学的城市规模意见和工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布局导向意见。第三,水域功能规划要明确。城市水域功能涉及蓄水、排水(污)、航运、码头、旅游、休闲等功能,要全面规划,安排好水域与沿岸陆域的各种功能,水域应作为城市发展的一条蓝线严格管理,避免南宁市建设的无序性和重复浪费;并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四,河网水环境要确立。南宁市河网密布,却成天然垃圾场,要把改善河网环境,作为主要规划内容,全面规划,通过治污、整治、引清、控制调度、加强管理等有效的措施,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3.2建设水景观
水是渗透于城市之中充满灵性的景观要素。要根据南宁市水系格局,充分利用邕江及郁江这一宝贵历史遗产,重点围绕邕江及郁江沿江地带建设风景区、邕江两岸水系生态圈建设以及加强邕江生态景观风貌带建设等方面,依托于水、借助于水来塑造城市的品格,重点打造的“中国水城”总体规划方案为一江,两库,南、北贯城渠,五环,18内河方案。通过建设连通渠,形成五大环城水系,简称五环:灵湖环、相思环、南湖环、凤凰湖环、五象环。这“五环”经过的地方都可以简称成为南宁市的水景观,融合水、自然景物、人文建设、景观社设施的建设的水景观将会成为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为了继续改善及修复江水、湖泊生态环境,需要开展一些生态修复和生态净化工程建设。这类措施主要有:入江及入河口净化工程、邕江与郁江区生态湿地建设与恢复、邕江底泥的环保疏浚、邕江水生植物的打捞清除、流域面山水源涵养区的生态?;び牖指?、引水调水以增加邕江及入邕江河道的生态补水量等等。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基本建设程序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肪秤跋毂ǜ媸槭墙ㄉ柘钅抗婊⒘⑾?、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中重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菲辣ǜ嬗牍こ炭尚行匝芯勘ǜ嬗忻魅返姆止ぃ嚎裳斜ǜ嬷饕刈⒐こ瘫旧淼母飨钪副辏⒉还刈⒐こ逃胪獠炕肪车南嗷ス叵?;环评报告则主要关注工程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为解决工程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
可以预见,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它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环境影响评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在减小环境不利影响、保证工程建设与环境?;さ男餍浴芽赡芤鹧现睾蠊奈侍饨饩鲈谝±褐械确矫娑加兄匾淖饔?。
笔者曾负责编制了许多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近来刚完成了山西省张峰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任务,本文以此为例简要论述环境影响评价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2.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职能
从宏观的角度来讲,水利水电工程环评的主要职能如下:
(1)调查工程影响区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状况,调查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监测环境质量现状;
(2)研究预测工程建设对当地自然、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外部环境对工程的影响;
(3)依据各种法律法规、标准等,制定防止、减缓环境污染的对策措施;
(4)从环境角度论证工程的可行性,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为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提供优化方案,为施工期环保设计提供依据;
(6)制定环境监测计划,计算环境?;ね蹲?,将环保投资追加到工程投资预算中,使环保措施能够实施;
(7)进行公众意见调查,沟通政府管理部门及建设单位与利益相关的群众之间的对话渠道。
在张峰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以水库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进行了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重点对水环境、水文情势、土地资源、移民生活、下游水资源利用等一些问题进行了预测评价,提出了对应的缓解措施和建议。以上都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共同性问题。
3.山西张峰水库工程概况
张峰水库拟建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河干流,水库为大(2)型,坝址以上干流长度为224km,控制流域面积4990km2,坝址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自然状态)约为4.79亿m3。建设项目分为水库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坝型拟采用粘土斜心墙碾压堆石坝,坝顶长637m,最大坝高72.2m,总库容3.92亿m3,库水面积为14.36km2。水电站拟设3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90KW。设计输水渠系由总干渠及3条支干渠组成,渠道全长约145km。工程开发目的是:城市生活供水;工业供水;农村人畜饮水;防洪;发电。
张峰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3年4月在北京通过了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的审查,9月份获得批文,工程得到国家批准立项,目前刚开始施工。
张峰水库是一项典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其面对的环境问题具有代表性,因此,以它为例子,能很好的说明问题。
4.水环境保护问题
我国的多数水库都兼有向城市供水的任务,水库建成后,如何确保水质显然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水质预测及?;ご胧┑闹贫ㄊ腔菲乐幸饩龅氖滓侍庵?。水库水环境?;の侍馍婕暗焦愦蟮牡赜蚍段?,涉及到众多复杂的因素。在张峰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水环境问题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掌握污染源及水质现状
对库区上、下游沁河干流沿线的10多个重要城镇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了社会经济及环境状况,把握了污染源情况,收集到了大量资料。调查范围涉及坝址以上120km、坝址以下80km。
在以库区为核心布设了6个监测断面,对丰、平、枯水季节的水质进行了取样监测,监测项目有水温、PH值、DO、CODcr、BOD5、氨氮等17项,对水文情况也进行了同步测量。还收集到8个常设水质监测站的资料。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
4.2对水库水质进行了预测
根据上游地区两个县的经济发展规划及环境?;す婊?,以2010年及2020年为水平年,对污染源进行了预测。选用95%及50%保证率的流量,利用数学模型对入库水质、出库水质进行了预测,预测了污染物需要控制的总量。
4.3进行了富营养化预测
总磷是影响水库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性因素,通过计算总磷浓度计算及类比调查,进行了预测分析。报告中分析了磷的来源,对总磷的入库负荷进行了预测,利用Dillon模型计算了库水总磷浓度。对临近两座已运行了40多年的大型水库进行了调查。综合各种条件,对水库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给出了结论。
4.4对水库下游河道水质进行了预测
水库的兴建将会大大地改变下游河道的水文情势,引起河道水质变化?;诙韵掠紊缁?、经济、环境的调查,预测了2010年、2020年下游河段污染物排放量,利用一维河道水质模型,预测了枯水年、平水年情况下水质变化,为下游地区制定水环境?;つ勘晏峁┝艘谰?。
4.5制定了水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了明确的?;ご胧?/p>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水库上游地区水环境?;す婊??;至?级?;で魅妨烁鞅;で姆段?,明确了各级?;で时;つ勘辏魅妨烁鞅;で肪彻芾硪?,明确了各?;で谌死嗫⒔ㄉ杌疃目刂埔?。
5.水温问题
水库蓄水后,水温沿水深方向变化较大,大坝泄流水温与自然水温之间产生一定的差别,对河道生态环境及农田灌溉产生一定的影响。预测水温变化也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张峰水库坝前水深在50m以上,为深水型水库,根据气象参数、水库特征、入库来流、运行调度等条件,利用经验公式对一年中各月的坝前垂向水温分布进行了计算预测,发现5~6月表底温差最大,可达5~8℃。5~6月是农业灌溉期,也是水生生物重要的生长期,下泄水温比自然水温低4~6℃,利用数学模型对水库泄水水温沿河道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预测。发现泄水要流淌近35km左右的距离后,水温才能恢复到低于自然水温1~2℃的程度。据此可以判断出水温对河道生态环境及农田灌溉的影响区间,为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了依据。
6.最小下泄流量问题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河流水量本来就少,再加上近年降雨偏少,水资源更加宝贵。由于河流穿越的行政区域较多,上游修建水库截水,加剧了下游地区用水困难,因此,上下游地区之间经常因此产生矛盾。应该确保多大的最小下泄流量往往是争执的焦点。从水生态环境?;さ慕嵌瓤?,也需要确保一个最小基本流量。最小流量问题往往需要上级政府进行协调,把结果落实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张峰水库工程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沁河发源于山西省,出山西流入河南省,最后注入黄河。修建张峰水库的计划,引起了下游河南省的极大关注。在最初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将润城断面(坝下约80km)的实测最枯流量0.86m3/s作为控制大坝放流量的数据。河南省则提出了不低于3m3/s的要求,若满足这一要求,则水库规模需要大幅度减小,工程的经济效益就变得很小,因此,山西省无法接受。最后,在水利部的协调下,标准确定为1.5m3/s,被双方接受。这一流量也满足90%保证率月均流量的生态基准要求。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计算和论述,可行性研究报告则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对水库进行了调整设计,适当减小了水库规模。
7.淹没影响问题
水库工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淹没损失较大,淹没大量耕地、树木,拆迁大量的房屋,有的还要淹没珍稀生物、淹没文物古迹。这些淹没损失是无法避免的,也是不可逆的。一般在工程可研报告中,这些淹没实物数据都能够列出,目的是为了计算补偿损失,作为工程投资的一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则从价值的角度进行详细地调查论证,提出符合环境?;ふ叩?、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张峰水库淹没范围涉及10个行政村,搬迁人口3730人(1114户);淹没土地15431亩,其中耕地9716亩、园地627亩、林地1556亩;淹没房屋20多万m2;清除树木28万颗。这些淹没对于生态环境来讲是一大损失。
评价单位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拟建库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宏观测量,在现场对村镇建设、农田耕作、树木植被、动植物情况等进行了调查,评估出了农田淹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了生物量的损失,进而提出了移民农业扶持措施及生态补偿措施。这些措施对于减少农业损失、维护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作用,但要完全挽回损失是做不到的。
8.移民拆迁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移民数量往往较多,移民问题显然是最复杂、最敏感的事情,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一般情况下,都专门制定“移民安置规划”,但移民设计到的问题多而复杂,是一项需要行政支持、多专业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在此问题上,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是从另外一种观点来审视移民规划是否适当,对规划提出一些修正意见。
张峰水库工程初步移民规划中,拟将3700多移民安置在附近12处村庄,并提出了利用山沟淤地80ha作为耕地的计划。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对淹没区及安置区的社会、自然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移民计划与土地资源及生产能力不均衡,对部分村庄原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大,提出了新的平衡配置方案。此外,山沟淤地措施难以实现,建议放弃。还提出了政府投资支持移民搞好农田灌溉设施、改善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建议。以上重要建议均被采纳,进一步完善了移民方案。
9.下游水资源利用影响问题
一般情况下,山区河谷地带人口密集、村镇众多、资源丰富、土地开发利用较完备。在上游修建水库会对下游水资源利用产生较大的影响,也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评价人员对库区以下沁河干流约80km范围内的5个乡镇、几十处村庄、十几座小水电站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个别村镇从河床底下取水,作为生活用水。绝大多数村镇及工矿企业用水均取自地下水,一般不直接从河道取水。下游共有140多处农业灌溉抽水点,2万多亩农田灌溉面积,合计最大取水量约40000m3/d。上游修建水库提高了旱季供水的保证率,对农业用水有益处。
水库下游已建有12处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约1万KW,年总发电量约3千万度,还有2个规划待建的小水电站。这些小水电站单机容量在200~800KW之间,机组台数在2~4台,都属于当地县、镇、村投资建设?;肪秤跋毂ǜ媸橹卸孕∷绶⒌缢鹗Ы辛思扑闫拦?,提出了建立协调机制、确定补偿措施、及时通知投资者修改待建小水电规模的建议。
10.上下游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
已有经验说明,水库修建以后,对供水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利益,而由于在上游实施水环境?;す婊?,使上游地区的城镇建设及工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地区间经济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在山西省,水库上游地区的民众对此有很大的怨言。2003年4月,在北京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山西省环保局官员则强烈要求在环评报告中提出一套经济补偿方案,由受益区以一定的方式补偿上游受损区。这一要求在与会者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经济补偿问题涉及到的社会、经济问题复杂,需要省政府制定统一的政策、需要省人大立法,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层面上已无法解决此问题。最后,环境影响报告中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地方政府统一协调,由受益区制定扶持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计划,支持上游发展旅游、生态农业及污染较轻的产业,投资帮助上游治理污染。
11.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在环境影响方面有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的影响也十分巨大。水质?;?、水温、水文情势变化、最小下泄流量、淹没影响、移民拆迁、下游水资源利用、上下游经济发展均衡性影响等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环境问题。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减缓环境影响有重要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资源城镇水土流失水利建设生态
一、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に试吹刃矶嗄谌?。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1.目前我国城市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
(2)洪涝、干旱灾害频繁。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
(3)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
(4)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
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1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ぁ⒐こ痰脑擞糜牍芾?、水利的投资与建设、人才的开发与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涝、体制与机制、科教与法规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
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城市建设区范围内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一、城市地面硬化加剧了洪水危害。城市建设导致硬化地面、建筑物增加,致使入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流速加快引起洪水问题。二、城市水土流失加重了泥沙淤积。由于建设过程中的开挖地表、破坏植被、堆弃土石,直接加重了水土流失。造成地下管道、水系和河道的淤积,阻塞道路。三、地下水补给减小加重了水资源紧缺。城市人口聚集,产业集中,城市水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四是环境污染和景观问题。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污染,山区地表水缺乏,为改善居住环境,一些城市修建了橡胶坝等景观,发生洪水时河道堵塞,泄洪能力差,水流不畅,冲刷加剧,引发洪水水土流失问题。
二、如何做好城市的水利建设工作
水土流失给城市经济发展到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保护城镇生态环境,防治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做好城市的水利建设工作,我们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1.加强城区绿地建设和环境?;ぁV膊葜质魇浅鞘新袒⒏纳苹肪车淖罴逊椒?。植树种草可以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可以为?;と蚱蛳低澈蜕肪撤⒒踊饔谩?/p>
2.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设计质量,以利于雨水的回收以及水资源的不断循环利用,水利建设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社会用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等方面提供足够的保障;水利在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外的发展也日益表明,在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日趋紧缺的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做好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必不可少。
3.加强城镇水系综合整治,加强城镇防灾治理工作和污水治理工作。水系对于一个城镇很重要,城镇河流整治包括整治排水系统和整治河岸生态环境。在整治排水方面,要坚持科学管理,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手段,科学安排、调度和管理水资源,在保护治理方面,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严格管理社会的排污行为,倡导和发展绿色经济。
4.合理开发水资源以及做好城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通过探索建立水权制度,不断完善节水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和提高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逐步解决生态恶化问题,促进全省水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城市开发建设来说,从一开始,就要考虑这个问题,不能等到出现问题才去解决,而且治理的费用比防治所花费的费用还高。
6.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