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2 15:03: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算会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新增了会计工作的功能,计算机会计系统能够通过对会计信息时效性进行提升,进而增加其会计部门的功能,内部的会计师,可以以较为准确的报告以及分析来给管理提供快捷有效的报告数据,这些数据能够更加清晰的在电脑系统当中实现。(2)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精确度,在大多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当中,其内部的制衡措施通常能够确保所有进行交易的账户之间的平衡发展,而电脑系统方面也不再允许记账失衡的情况出现,这就保证了个人交易的记录的正确性,同时一些访问的人员数量也开始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极大的提高了财务信息的保密性。(3)会计财务信息获得更快的处理,在计算机系统当中通常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这些财务信息就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化会计系统来进行更快更有效的处理,这样对于个人的交易来说,极大的较少了其交易的时间,而利用这段时间就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从而大大提升公司所具有的整体效益。(4)优化信息披露,企业内部的信息可以通过会计系统来向外部人员、债权人等进行信息披露,这样就能更好的确定企业发展方面,吸引更多的投资,促使其成一个有着潜在价值的企业。
二、我国民营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和所有盈利企业一样,都必须通过自身产品的服务质量及其价格竞争力来实现盈利的目的。随着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越来越激烈,所以民营企业就更应该做好准备,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来提升自身企业的生产力和价值使其发展的唯一目标和出路。国内的经济市场发展迅速,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应当充分的认识到为了持续的发展和生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生产力质量以及性能。在这些方面。除了需要进行基本的财务报告之外,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也都需要针对市场上的一些财务信息以及相关的价格变动,像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客户方面的真实需求等,民营企业都必须根据这些方面及因素来进行改进和提升。而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和推行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在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当中,会计电算信息化系统已经开始真正流行,而且发展起来异常的迅速,很多大型的企业都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不过,在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当中,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具体实施还不够乐观,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和问题促使我国的民营企业很难以一个有效的方式及方法来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实现[2]。
(二)阻碍我国民营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的主要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当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不过,这种效果却比较有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市场上缺乏一种和民营企业发展情况相匹配的软件,这种情况非常明显,也很普遍。主要是由于一些软件开发商并没有针对民营企业开发出相适应的软件,我国存在大量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总体业务量以及业务范围等都比较广泛,而且每一个公司都有着其自身特色的经营方式及特点,这就使得IT行业的开发商很难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来研发软件,因为IT开发商不可能专门针对一个中小型企业开发出一个与之匹配的软件。2、对于软件的开发不够全面,会计信息是信息技术和会计工作的结合体,所以就要求开发商也必须具有一定的会计信息技术,要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充分的了解,但是如今的开发商一般都很难实现这个要求,有很多开发商由于对会计知识的缺乏而导致其研发出来的财务软件操作困难很难弄懂,甚至有的软件开发者只是针对会计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培训,之后就直接进行软件方面的开发,这就很难真正迎合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及内部控制的需求。3、民营企业内部管理者自身认识不足,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民营企业其发展规模小,因此竞争实力也就偏弱,特别是一些刚刚起步的特小型企业,通常会由于其资金短缺以及人力资源有限的问题,在市场开发以及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比较困难,使得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方面根本不予考虑。从主观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企业的经验管理者,其所具有的知识及远见还不足,或许他们不知道会计信息化的原理,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会计信息,认为这些东西无法为其带来一定的好处,大多都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成本在其中。决定这些费用的使用纯属浪费。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会计信息化的实行不利于其逃避税收的行为。4、民营企业缺乏会计相关的人才,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个较为系统综合的工作,这就要求进行操作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的会计知识。由于目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仍然比较低,所以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于这些人来说是一种较为新型的事物,他们无法掌握这些先进的方法也不能理解这些软件的性能,这就促使会计信息系统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民营企业发展规模小,发展前景难以预测,所以很难那吸引一些会计方面的人才,而在企业方面,大多也都不愿意花更多的钱来吸引更多的人才,他们更加的原因相信如今现有的人员以及设备方面都可以更好的对企业进行运营,这就和如今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因此这种情况亟待改进[3]。
三、加快实现民营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对策
(一)规范市场发展,加强针对民营企业软件的开发
对于财务软件的设计和开发,IT行业的开发商必须最大限度的对民营企业其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来考虑,所作出的软件应当将财务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需要对民营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并要求熟练的掌握其控制方面的力度,通过对个人以及整个的会计段酸化系统的实现方式及途径进行分析,尽可能的降低这方面应用软件的成本,以此来促使民营企业内部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另外,还应当根据企业发展方面的不同需求,来满足民营企业对于软件升级及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帮助一些民营企业培养出其内部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而有效的解决软件方面的问题[4]。
(二)强化企业管理者的认识及责任感
会计电算化系统真正实施的过程异常的艰难,因此就需要相关企业管理者起到一定的重视,必须做好领导、组织以及监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有效的实施。第一,需要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及认知范围,要准确的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发展重要环节,企业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第二,改变企业内部职工的认知情况,加大内部的宣传教育,转变员工的思维,针对员工进行内部宣传教育,促使所有的企业职工都能充分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而员工在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还应当积极的进行一些必要的行动,促使各个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合作,实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标。
(三)结合企业条件认知选择会计会计信息化软件
民营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是注重企业的形式方面,因此要对企业内真实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对企业的发展类型以及目前企业当中所具有的计算机条件、员工管理水平以及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分析了解之后,就可以结合所分析出来的统计数据,来选择市场上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软件进行选择,如果选择了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软件,其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以及企业整体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并最终促成一个良好的发展循环,不过软件的实施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费用进行投资,所以如果企业不能掌握一定的实际情况就盲目的进行会计电算化系统,非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还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失。
(四)强化内部员工培训
企业的发展主体在于人员的流动,所以在实施会计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人人的决定性作用,高素质、专业的会计人才对于实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推广和实施极为重要,所以政府需要采取多种管理方式,以提高内部会计人员的信息技术以及会计工作方面的效率。同时还应当加强针对软件开发方面人员的培训力度,必须对相关的软件开发人员强化现代信息及会计技术信息的深度培训和教育,迅速的建立起一直高效的软件科技研发团队。另外,还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以提高我国整体业务水平,哦诶样多层次的电算化系统人才,提升企业的素质[5]。
四、民营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对民营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主要有系统设置、记账结帐、凭证管理系统维护以及打印输出这几个模块组成(如图1)。(1)系统设置是为建账初期以及系统参数方面的设置使用,通常能够进行一些较为初始的设置,为往后业务的开展方面做好了准备。(2)记账结帐则主要是进行一些帐薄登记和查询、进行科目的汇总和结算等。(3)凭证管理,这项??槭腔峒平泄ぷ鞯幕。芄桓萜局だ丛黾硬檠约靶薷姆矫娴囊滴?。(4)系统维护,这个模块主要也是提供给系统管理员来使用的,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这个??槔炊允萁泄芾恚芾淼哪谌莅ǘ允莸谋阜莺突指吹?。(5)打印输出,这个模块则是方便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报账或者向领导方面汇报帐目、输出表格的方式来提高使用。具体的操作流程(如图2),是由会计人员依照原始的凭证来对系统通过手工录入的形式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再进行收付款以及转账等功能,所生成的凭证可以在上面进行查询、修改,成功录入之后还可进行自动登记,对所登记的帐薄也可进行有效的查询,所查询出来的帐目都可将其打印出来,由会计人员进行结账计算处理[6]。
五、结语
提升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水平企业会计电算化得以全面推行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核算能力。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一般面临多方面、多种类的业务形式,单纯依赖手工记账,调阅、记录和核算工作量较大。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使企业财务变得精简、细致,对于各种业务活动能分门别类的设置账户,计算机的查找和计算功能强大,使得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大大提升,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而且会计信息为企业决策制定提供依据,使得内部会计核算变得更加合理、高效,若会计信息及时、精确的送达管理层,那么决策制定及执行的正确性也能得到保证。
2企业会计电算化运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缺乏对会计电算化的深入性认识
现阶段,会计电算化的运用程度不断提升,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深入,只是单纯认为会计电算化是手工记账方式的替代品,这种认识颇具片面性,而且不能看到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因此真正的使用也只是局限在账务处理层面,对于会计信息的利用程度并不高,由于只是将软件作为会计的核算工具,难以根据会计电算化提供的信息进行企业的预、决策,也就使企业全面管理程度降低,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纵深发展。
2.2会计电算化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从现阶段的企业电算化运用情况来看,其使用者大多是企业原有的会计、出纳等人员,具备计算机操作的基础,加上短期的培训便进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用,虽然这节约了企业的费用支出,但相关会计人员操作不熟练,业务不熟悉,而使会计电算化工作状况频出。一些会计人员的会计专业知识丰富,但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够熟练,一旦计算机软硬件出现问题,便手足无措,这不仅增加会计人员工作负担,也不能确?;峒乒ぷ鞯募笆?、准确,使得企业面临不必要的损失?;褂行┗峒迫嗽彼渚弑讣扑慊?,但会计专业能力薄弱,也不能完全胜任会计电算化的使用与维护工作。因此,企业缺乏既懂操作、又懂财务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3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功能较薄弱
企业会计电算化虽很大程度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但是其系统的更新速度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求,很多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功能亟待开发。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现,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决策和控制提供了很大的理论支持,但是会计电算化对于管理控制功能的开发并不完善,目前财务报表、成本核算功能的设计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也就很难实现其财务管理的职能。此外,会计电算化缺少审计功能???,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对于传统的审计工作内容变得模糊,没有了审计这一内部控制的约束,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就显得不完整。
2.4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全性
需要提升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较之传统的手工记账,其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升,会计电算化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峒菩畔⒋蠖嗍粲谄笠档幕?,对数据的保密是企业会计人员的职责所在,但现阶段,网络这把双刃剑,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面临遭受病毒、黑客的入侵的风险,加之操作人员的失误,可能导致会计信息丢失、被盗,保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2.5会计电算化软件覆盖范围不全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繁多,但其软件功能却如出一辙,这就凸显了会计电算化覆盖范围狭窄的缺点?;峒频缢慊砑纳杓贫嗌婕巴础⒆什?、销售、成本等???,对于企业而言也是最基础、最实用的功能,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需求程度不断提升,其业务处理不仅局限于财务层面,动态核算和在线管理等也成为企业的必须环节,因此,现阶段的桌面财务管理软件明显落后于时展需求。
3企业会计电算化运用的优化对策探究
3.1强化对会计电算化运用的深入性认识
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增强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以全面、发展的眼光对会计电算化实施规范管理。首先,企业要完善专门的培训制度,对于会计电算化岗位相关工作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和业务知识的扩展与补充,使得企业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认识程度不断提升,工作内容设置更加科学,能够人尽其才。其次,重视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设置专门维护、管理机构,确保系统的全面、综合运用。最后,为提升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在人员招录和考核中,将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及维护纳入考核及录用标准中,从根本上提升工作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知度。
3.2注重会计电算化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及企业的责任。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方面,新时期还应加强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基础维护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应不断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不仅在各类院校财会专业设置会计电算化课程,还要增加社会上会计培训机构的培养力度,同时企业内部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使会计相关工作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学习渠道更加通畅,才能使人才技能更加熟练。此外,对于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学习,除了会计基础知识,还要对软件使用、系统更新、维护等加以了解,这才是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3加强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功能的开发
从对会计电算化的运用过程来看,企业需要找到符合生产要求和自身管理的财务软件,尤其是独立软件的开发,能使功能更加全面,更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因此企业应选择功能性较为全面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如ERP系统能做到对企业的全面管控,兼具核算和管理功能,使企业各类信息得以传递和共享。此外,会计电算化还应增加事中、事后控制,使得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处于同一管理体系中,尤其对于生产型企业的采购、生产、进销存等环节做到全面分析,有利于管理层决策的及时制定与执行。
3.4提升电算化软件的安全性及其保密性
企业会计电算化安全机制的完善,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峒菩畔⑹瞧笠当蟮淖试?,也是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利手段,因此保证会计信息安全性,成为会计电算化的首要任务。面对现阶段出现的安全隐患,应做到:
①对财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对于不同操作人员进行职能分隔,相互监督制约。
②建立授权控制制度,同样以操作权限限制操作员的职责,以密码控制操作界面的进入,能有效防止非法操作,对会计信息的获取、传递构成较大约束。
③为计算机系统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避免木马、病毒等的入侵,阻止不法分子的非法入侵,为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提供保证。
④完善会计信息日常操作规范,建立操作日志,便于查清相关责任人,对于信息的使用、修改、备份等,做到专人落实,也是维护信息安全的关键途径。
3.5拓宽会计电算化软件覆盖的工作范围
会计电算化的覆盖范围要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而不断拓展,尤其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会计数据领域应从生产经营拓展到未来趋势的预测。
①提升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优化升级力度,挖掘其潜能。
②将网络公司等虚拟企业纳入考虑范畴,设计出符合虚拟企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拓宽会计电算化的空间范围。
③丰富会计电算化由记账、核算、预测、决策等一系列流程,提升其在日?;疃娜嬖擞?。
4结语
一、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分析
1.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会计电算化后,由于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特点,增加了固有风险。因为在手工会计核算下,要想更改会计数据必须要同时更改相关的会计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分类账和会计报表。一方面工作量比较大,另一方面也会在相关的纸质存储介质上留下相应的痕迹,因此,一般无法对会计资料进行更改。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一般只需要录入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系统会自动根据录入的原始凭证生成记账凭证,并对记账凭证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生成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因而只需增、删、修改录入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就会改变最终的会计数据结果,并且不会在磁性介质上留下任何可辨的痕迹。另外,会计数据会因计算机病毒,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程序处理错误和网络传输故障等原因而出现错误。
2.会计电算化的主要风险。
(1)开发和设计中存在的风险。在应用软件的研制过程中,由于研制人员所考虑的问题不是十分全面,致使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情况与之不能吻合,容易出现微小的差错,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空隙,运用技术化、智能化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活动。据报道,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会计电算化以来,经济犯罪频繁发生,会计领域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上的缺陷和不当手段在短短一、两年甚至几个月里,就侵吞几百万、几千万的社会财产,给社会资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业务操作中不规范和造成的风险。企业应用现代化管理工具替代了陈旧落后、繁琐的手工核算。但是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所以,犯罪分子利用内部防范制度的薄弱环节,不惜以身试法,利用合法身份,滥用或盗用操作密码进行越权操作,从而达到侵吞企业财产的目的。
(3)计算机维护不当酿成风险。在电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会计账目,货币现金,信息存储,文件传递等都变成了电子文件存于计算机内,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由于会计信息存储电磁化,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是肉眼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而不会留下痕迹,往往使应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疏忽潜在危险的存在。
(4)不可控制的灾害风险。不正常的程序结束操作造成的故障,存储数据的辅助介质(如磁盘)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以及一些不法分子蓄意制造计算机病毒,恶意攻击,侵入系统,干扰、破坏系统的设置,破坏程序正常执行及数据的完整。
二、会计电算化风险防范与对策
1.深刻认识会计电算化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峒频缢慊谄笠档挠τ梦芾硖峁┝擞辛Φ氖侄巍5缱邮荽硐低辰柚湫畔⒋娲⒘看蟆⒑怂闼俣瓤臁⑿畔⑹涑黾笆钡扔攀?,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信息等动态指标,有助于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以及有效的反馈控制。然而,这种存储及处理是在人们不直接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旦出现舞弊行为后果将更为严重,并且更难发现??杉曰峒频缢慊哪诓考嗫亟却呈止せ峒魄榭鱿赂细?,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会计电算化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2.对电算化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对策。
(1)加强软件购置及开发的管理。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会计电算化工作所运用的系统软件(包括部分应用软件)多是从外部购置,所购置软件的技术是否成熟、可靠,直接关系到数据的安全。购置的系统软件应是经过实践应用并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购置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必须是经财政部门评审通过的,并应有详细的操作说明。单位自行开发、研制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的,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设计,开发、研制过程一定要规范,开发、研制出的软件必须符合财政部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研制出的软件在投入运行前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的评审、鉴定,软件的有关文档资料必须齐全。在正式运用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转,对相关数据进行验证,防止研制人员由于考虑问题不全而出现的偏差。转(2)加强组织控制。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超速发展,会计机构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如人员岗位责任制:人员岗位包括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岗位,其中基本会计岗位分为会计主管、出纳、核算、稽核和档案人员等。而电算化会计岗位则是操作员、维护人员、直接管理人员和会计软件人员。以上两种工作人员之间不得兼任,还要明确软件开发人员、维护人员不能兼任操作员。并建立各岗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且分工科学,责任明确。各岗位都得到一定的授权,并用密码控制,防止非法操作,越权操作。这样各岗位人员互相制约和内部牵动,能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并能及时的发现错误。
(3)加强操作控制?;峒频缢慊僮饔ρ细褡裱峒埔滴窈痛砹鞒探?,在会计软件中购置防止重复操作、遗漏操作和误操作的控制程序,如违反操作规程和操作时间应及时予以提示和制止。建立操作日志制度,计算机程序中应对所有操作留有记录,包括操作时间,操作人员姓名,操作内容等。对日记账和已结账业务设置不可修改或逆操作程序,要修改必须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冲正或补充登记来更正,以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
(4)数据输入(出)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由数据整理,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通讯,数据保存,数据输出几个部分构成。在这些环节中分析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分析系统设计过程中是否在实现各个功能时嵌入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嵌入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发挥作用,对于一些潜在的可预见风险是否在系统中采取预防措施,是否对不可预见风险的处理留有系统空间等等。由此保证各个环节的数据准确、有效和全过程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完整。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电脑原始数据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确认后输入计算机内,因而自动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原始数据输入时的准确性?;峒谱柿鲜堑ノ坏木曰埽坏┬孤督ノ淮床挥τ械乃鹗?,而磁性介质的可复制性又使会计资料极易泄露而不易发现。故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输出不论是磁性文件还是打印资料,输出后均应立即受到严格管理,以防被人窃取或篡改。
(5)加强处理控制。要健全企业内部定期检查制度,对会计资料定期检查,主要检查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正确与否,看是否遵照会计法规行事,审核费用签字是不是符合本单位的内控制度要求,凭证附件是否完整等。审核计算机内部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输出的工资单与职工花名册进行对照检查,防止错发工资等。另外,计算机犯罪具有智能化、隐蔽化的特点。我国虽已采用各种技术防止外部入侵打击,但“病毒”屡屡得逞。因此,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大网上执法力度,对不法分子的不法行为进行打击以起到威慑作用已迫在眉睫。同时还应配备杀毒软件,定期或不定期地查“毒”、杀“毒”。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风险是客观存在,只要我们正视各种风险,并认真分析,积极采取正确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严密监督与控制,那么会计电算化的风险是完全可以减少与控制的,会计电算化一定能在合法健康的轨道上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郭复初。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帐务处理软件建帐是指软件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所做的初始设置。在建帐之前,会计科目还没有设立,前期各科目的余额和发生额也无法输入,所以建帐是帐务处理软件正式使用之前必经的首要步骤。系统软件的初始化也是帐务软件使用中一次性的工作,系统初始化过程中设定的会计科目代码结构及一些参数在结束建帐后即无法修改,系统初始化的质量对帐务软件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系统软件的初始化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际工作中,有不少会计软件用户因为初始化的不恰当而严重影响了系统的使用效率和质量。目前出版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书籍大多数只介绍会计软件设计的程序语言、程序结构及编写原理等,对会计软件系统初始化很少涉及。本文从初始数据收集、编码设置、数据装入、环境设定等几个方面谈谈系统初始化。
一、数据收集
系统初始化需要收集手工帐中的会计科目和各科目的余额,如从年度中间开始建帐还需要收集各科目的累计发生额、年初余额。所以需预先从手工帐中整理出各级科目的名称、层次、余额、发生额。在此要注意完整地收集最底层明细科目的余额、发生额,避免遗漏,以保证初始化时输入的数据的准确、顺利。
二、编码设置
帐务系统中广泛应用代码,在此主要介绍科目代码的设置。建帐时要将收集到的会计科目加入帐务系统,建立帐务系统的会计科目体系。在电算化帐务系统中除了象手工帐务一样要使用会计科目外,还要为每一个会计科目加入一个编码?;峒瓶颇勘嗦胪ǔS冒⒗直嘀?,采用群码的编码方式即分段组合编码,从左到右分成数段,每一段设有固定的位数表示不同层次的会计科目。如第一段表示总帐科目,第二段表示二级明细科目,第三段表示三级明细科目。在设定科目编码时需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一)系统性
财政部已制定的各行业会计制度中都系统地给出了总帐科目及少量二级科目的名称和科目编码。在设定总帐科目编码时必须符合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设立明细科目编码除会计制度有规定的以外,可按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的管理要求设定,以保证科目代码的系统性和统一性。
(二)一义性
要保证每一个代码对应于一个会计科目,既不允许出现重复的科目编码又不允许出现同名的会计科目,但如果同名的明细科目分属不同的上级科目,则可以被系统接受而不认为是同名的会计科目。
(三)简洁性
在满足管理要求和适合计算机处理的的前提下,力求代码简单明了、位数越短越好,既便于记忆又能提高输入凭证的速度。
(四)可扩展性
会计科目体系一经设定,其代码结构就无法改变。修改结构只能通过重新建帐实现,而重新建帐将丢失已输入的所有初始化数据和已输入的凭证资料。因此在设计代码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要求。总帐科目编码长度由所选会计制度来决定通常为3~4位,而确定某一级明细科目的代码长度通常是以上级科目中所含明细科目最大可能达到的个数来确定的,以二级明细科目为例,总帐科目为其上级科目,银行存款、应收帐款、销售收入、管理费用等总帐科目都有二级明细科目,银行存款通常以开户银行及帐号为明细科目,少则二三个,多则二三十个,销售收入、管理费用等科目下设的二级明细科目一般都不会超过九十九个,两位长的代码应能满足以后添加同级科目的需求,而应收帐款等往来科目通常以客户或单位为来设置明细科目,明细科目的数量不同单位差异很大,少则几十个,多则成百上千,两位码长难以满足要求,要增至三位甚至更长,由于同级科目必须使用等长的科目编码,其他总帐科目下的二级科目也要使用三位或更长的科目编码。如果设定的分段代码位数较长而绝大多数上级科目所包含的明细科目个数不多时,其他科目的凭证输入速度势必会受到影响,与简洁性相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将明细科目先分类,按分类设置二级科目,然后再设置下级明细科目,如应收帐款总帐科目下先按客户所属地区分类,设置二级明细科目,然后再按客户名设置三级明细科目。更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应用往来客户辅助核算,目前的商品化会计软件通常都提供了这一功能。因辅助核算中的项目代码与会计科目的代码完全独立,自成体系,项目代码只与其关联会计科目如前述应收帐款等往来科目相关,不影响其他科目的代码设定,与科目代码的位数无关,非常便于扩充。如选用了辅助核算功能,在科目代码设置之后,还要设置辅助项目代码及名称。如果单位的会计业务,特别是货币资金涉及外币,在建立科目体系时还要将外币考虑进去。会计软件中提供了复币核算的功能,在系统初始化时必须将外币资料输入系统,这些资料包括:外币代码、外币名称、与本位币的汇率等。
三、数据输入
完成上一步工作后,即可将各科目余额输入系统。帐务系统在一月份启用时只需输入上年余额即可,上年余额既是年初余额又是一月份的期初余额。如帐务系统在其他月份启用,除需要输入启用月份余额外,还必须输入年初余额和一月到启用帐务系统之前各月的累计发生额,这是为会计报表所准备的数据,如不输入累计发生额,由于会计数据缺乏连续性,在以后的查询及报表中如需要全年累计发生额,系统将无法提供正确的数据。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会计软件都提供了简化操作的方法,即只需输入最底层明细科目的年初余额和累计发生额,期初余额和各上级科目的年初余额、累计发生额、期初余额则由计算机自动汇总。如果设立了辅助核算项目,各辅助核算项目的年初余额和累计发生额也需在初始化时输入。余额输入完成后,计算机能检测余额是否平衡。在确认各项余额输入无误后,即可结束建帐,固化余额,避免以后对初始余额的错误修改。
四、记帐凭证类型最好只设一种通用格式
查帐是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手工操作时用分类记帐凭证来处理会计业务,分别装订整理记帐凭证,以便于凭证的管理和方便查帐?;峒迫嗽笨梢园闯<掷喾椒ǚ治湛钇局ぁ⒏犊钇局ず妥势局?,也可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设定凭证类型。应当指出的是,记帐凭证分类不是一个必选项目,可以只用一种通用记帐凭证格式,即转帐凭证。事实上,电算化后,查帐完全能通过计算机来快速实现,计算机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速度快,恰好弥补了手工查帐的缺陷。再者,设置了凭证类型,增加了一个输入项目,会影响凭证的输入速度。又因各类凭证要各自独立编号,凭证整理保管更为烦琐。会计软件提供记帐凭证类型设置功能更多的是为了适应会计人员手工记帐时的习惯。所以,电算化后,无须理会记帐凭证类型设置项。
五、初始化工作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完成以上操作后,即可进入日常的帐务处理,如输入、修改、审核、打印记帐凭证、查帐、打印输入帐簿等工作。但系统初始化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新增操作员要注意自行输入密码
系统会预设一个操作员,通常取名为SYSTEM或MANAGER之类,这也是系统中权限最高的系统管理员,正式启用系统时应将该用户名更改为系统管理员,并加上密码。如需要上机操作的会计不只一个,则应增加操作员,并为每个用户确定相应的权限,新增加的操作员的密码须由新增操作员自行输入,以便分清责任。
(二)要注意充分利用自动转帐凭证功能
自动转帐凭证设置虽不是一个必选项,但利用自动转帐功能无疑能提供极大的便利。在单位的会计业务中,常有固定对应关系的记帐凭证,且其数据来源于已输入系统的记帐凭证。如每月均需结转的损益类科目,在月末所有收入、成本费用凭证输入、登记入帐后,须汇总结转至类似本年利润一类的科目,自动转帐凭证能自动汇总指定科目的发生额或余额并自动生成一张转帐凭证。在使用该功能前须进行必要的参数设置,包括转出科目和转入科目,以及汇总数据的性质(余额、发生额),注意转出科目可设置多个,但转入科目只能设一个。
(三)设置报表时应注意根据用户手册中公式的格式正确设置取数公式
1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重要性
全球首次正式在会计领域使用会计电算化的是 1954 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利用计算机进行工资核算。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开始,国内自 1981年后才称为“会计电算化”,至今发展了 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世纪70 年代末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该时期会计电算化处于以自我开发为主专用会计软件阶段。最初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大型企事业单位自己开发和使用的专用财务软件。鉴于当时懂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业务的双栖人才奇缺,造成这类软件开发普遍存在周期长、投资大和水平低的弊端。第二阶段是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末,该时期会计电算化主要应用在总账、报表和工资 3个??樯?。第三阶段是 20 世纪90 年代末至今,会计电算化软件向ERP 软件方向发展,主要应用于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上。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方面,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发达地区优于不发达地区。从会计电算化的逐步推广中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上将会计信息传递,为决策者和使用者得到了更加完善的会计数据,从管理中和理论研究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会计工作更加便捷和完善,会计人员素质得以提升,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2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能够全面、及时和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推动会计管理制度的变革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会计工作实现了全方位的深刻变化,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得益于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系统。对于电算化的应用,内部控制要求对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更加严谨,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求更加全面。
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趋于更加完善的系统工程。
2.1 控制方式方面的影响
从传统的手工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没有变,会计核算的复式记账和借贷平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没有变,但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计算机自动化,使得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工作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引发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电算化管理内部控制要求电算管理设置的岗位之间内部牵制应该更加明确,一般管理岗位上主要设置电算主管、系统管理员、软件操作员等操作岗位。电算主管应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主管的主要责任是负责对会计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横型和分析时间,为单位财务管理及时提供信息、全面负责监督。系统管理员应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系统管理员负责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完善电算化系统的监督和审查制度,监督计算机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并审查电算化系统各类人员的工作岗位的设置是否合理。软件操作员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软件操作员的主要责任是负责所分管业务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根据备份和输出会计数据(包括打印输出凭证、凭证审核)的工作,并随时进行上机操作记录。本岗位由各管口负责人担任,他们的权限很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系统管理员的监控和限制。
2.2 控制舞弊方面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安全措施已不适用,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互联网传递,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对于会计信息及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至关重要,会计数据必须经常进行备份工作,以避免意外和人为错误造成数据的丢失,每日必须对计算机内会计资料在计算机硬盘中进行备份。
需要备份的内容是能够完全恢复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少数据,包括系统设置文件、科目代码文件、期初余额文件、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核算系统的数据文件。系统维护一般由系统维护员或指定的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员等其他人员不得进行维护操作,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操作维护,但不能执行程序维护。在软件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制定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性和安全的程序工作,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措施。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
3 当前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3.1 对软件的控制方面
当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财会软件的控制,会计软件过于单一、集成化程度低,没有发挥出强化财务管理的功能?;峒迫砑⒑雎粤松蠹频囊?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比较差。
3
.2 对操作人员的职能方面 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还不完全成熟,部分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使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没有得到真正贯彻执行;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监管工作相对较弱,使操作者在实际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会计人员虽然从传统手工记账向电算化工作迈进了一步,但受到本身管理意识匮乏的制约,还不能够上升到更高的角度去进行管理,将电算化工作系统的提升到新的高度。其次是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虽然财会人员都接受计算机培训,但年龄和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学习会计电算化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只懂得简单怎样去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和财务软件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缺乏网络和软件的维护技能,因此不能灵活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数据处理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了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运行,确?;峒剖莸暮戏ㄐ?、可靠性、准确性,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的约束机制和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使会计人员在符合法规制度的条件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3.3 对软件的数据控制方面
在软件的数据操作控制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管理,防止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账簿,保证会计数据正确合法。
4 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举措
4.1 会计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
替代手工记账后各单位要做到当天发生的业务,当天登记入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日清月结。要保证会计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要按规定程序编制记账凭证。期末要按规定时间及时结账。期末应及时生成打印输出会计报表,打印输出会计报表应防止本期还有未结账的凭证。在保证凭证账簿清晰的条件下,计算机打印输出的凭证,账簿中表格线可适当减少。在当期所有记账凭证数据和明细分类账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情况下,总分类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产生,因此可以用“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替代当期总分类账。要按有关规定装订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要灵活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4.2 对会计资料的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会计咨询和服务等业务中均有应用,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电算会计化是符合时代需求的,也在企业的管理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会计电算化是采用技术来替代传统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需要人的大脑来完成的一系列工作的活动。会计师事务所现在普遍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包括东信会计师事务所,可见,会计电算化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工具,同时还是一种领域,针对这方面的普及和运用,会计事务所应该改变提高服务方式来实施电算化。
二、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会专业人员欠缺使用软件的能力
在传统手工形式下,从起先以分析原始证据到制作成财务报表,全部是由工作人员一点点做成的。在现在电算化会计形式下,把这些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以后,计算机对一系列步骤能全部迅速完成,这过程全部是自动化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比较单一化,没有将财务会计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而且还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应用软件时出现步骤错误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工作人员对软件的应用度掌握不精确不熟悉。
(二)会计软件发展的局限性
现在市场上许多公司都对会计软件开发的模式和特点比较重视,这样导致大量会计软件不能互相匹配,在使用时出现许多不同,也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出现许多不便。比如同样的数据在用不同会计软件处理时,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因为在财务软件开发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一样的开发商有着不一样的理解,直接导致财务软件在使用上出现打乱的情况。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隐患。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各种安全问题接踵而来,尤其是在数据传输程序中。因为好多数据存储于电脑的硬盘中,万一出现硬盘过热或过于潮湿,毁损等问题,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肯定会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软件的易泄露性也是值得重视的隐患,软件容易泄露导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来删除改动,甚至破坏这些里面的数据。假如在软件使用之时突然没电了或者有病毒入侵,那么当前的数据将可能很难恢复。一些操作人员安全保密的意识比较差,这种保密意识淡薄很容易造成会计师事务所的巨大损失。
三、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应用中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
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会计电算化需要工作人员不但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应该深入的了解电脑方面的知识。目前,管理人员与财务这些人员的关注度主要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来降低成本与风险,增强资金的使用和产出比,达到物有所值。所以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东信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一体化的人才。
(二)建立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制度
论文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人员素质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下面就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还不够完善
1.1.1会计电算化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进行研究。因过分注意软件的会计核算功能,而轻视了财务管理和控制、决策功能。会计软件相对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财务系统大多以记账凭证输入开始,经过计算机处理,完成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并局限在财务部门内部。目前流通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功能在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范畴,只能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管理会计功能。近年来虽然倡导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但由于各种原因,一般只从财务管理的要求出发,未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1.1.2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未能有机结合?;峒菩畔⑾低巢唤鲇肷?、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在内外子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不能通畅,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综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子系统应该从其他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销售、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管理能力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但由于各自独立发展,互相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往往一个子系统的打印输出成了另一个子系统的键盘输入。许多商品化会计软件在开发时,没有统一规划,而是采用单项开发,再通过“转账凭证”的方式传递各种数据,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核算??槭潜舜斯铝⒌摹肮碌骸?。
1.1.3会计信息系统仍然是个封闭式的系统?;峒葡低车目判猿颂逑衷谄笠的诓扛髯酉低持涞男畔⒐蚕碇?,更体现在会计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上。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既不能通过Internet网络向股东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选择地披露相关的人事、技术、设备以及股东所关心的其他信息。此外,普遍存在支持跨网集团的多方业务,使财务信息资源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
1.2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较差
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会计信息是以足够的安全技术为保障,以一定的计算机硬件支撑。在相应的软件管理下在网络中流通、存储和处理,并最终以人们需要的形式变现出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机器可读形式存在的,因此很容易被复制、删除、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数据库技术的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财务数据??杉峒频缢慊缸锸且恢指呖萍?、新技术下的新型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使会计信息安全风险大大增加。
1.3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较低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这种低素质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
2改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2.1要解决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认识问题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2.2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否则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
2.3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必要的内部控制: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第六,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总之,我国会计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会计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在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均应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在网络时代,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而不是一个修修补补的会计。
参考文献
[1]常剑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控制方法[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3(11).
[2]张卫.网络会计的信息安全与防范[J].市场周刊.商务,2004(12).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会计领域中的发展趋势,不仅加强了会计内部控制,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同时也对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1.对审计线索的作用
在传统的会计记账中均采用纸张的形式对各种会计资料进行登记及存储。审计人员通过对这些纸面信息的查阅搜集审计线索、完成审计工作。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人员只需要将会计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就能完成大量的信息处理工作。对于大多数审计人员来讲,由于作为审计线索和凭证的原始数据经过了计算机的数据盘查和信息处理,从而大力加强了漏洞查找、查错、防弊等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对审计内容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环境十分复杂,使得审计内容相应改变。审计的顺利完成需要流程图及数据测试,而执行数据文件中主要依靠计算机软件的运行和审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等方面。
3.对审计人才的作用
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审计基础性理论知识,而且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及会计处理系统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部门应该兼具审计人才、计算机人才、系统分析人才、系统操作人才等复合型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建议
1.不断健全审计准则和标准
“无规矩不成方圆”,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审计制度的约束。时展变化快,旧的审计准则难以满足新形势的会计需求。因而不断健全相关审计制度势在必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过程中对审计线索的保留和存储也极为重要。例如: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应该详细记录并保留下来;系统中的某些暂存文件,超过一定时间段后就应该立即处理;对于审计需要的文件,应及时进行备份等。
2.加强事前和事中审计
会计电算化以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作为衡量标准?;诨峒频缢慊肪诚?,不仅审计中要对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考虑周全,还要重视对系统设计、开发阶段的审计。通过对事前、事中审计的落实,有利于协调审计与会计职能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因此,审计人员应该进行软件开发应用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对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监督。保证审计和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之间的协调性。事前和事中审计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是否严格按照相关开发控制标准进行整个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信息提供的管理制度和安全保密措施是否健全;信息系统是否建立了及时防止会计人员对信息有意的舞弊或偶然失误情况下的相应措施;信息系统的操作是否实用合理、功能是否完善、能否满足用户管理及数据处理的要求;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应该与我国会计纪律、法规的规定相符合等。
3.培养复合型财务审计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复杂性和技术性,审计工作的开展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审计、财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当下,应该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软件操作、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知识及能力的培养,促使审计人员能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环境,快速、准确的进行信息查阅、提取、审核,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学校方面应该注重复合型财务审计人才的培养,在会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日常教学计划中,应该加入计算机内容的教学,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