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9 01:53: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消防演习通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中医方证代谢组学;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代谢组学;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学
[收稿日期]2014-12-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470093)
[通信作者]王喜军,教授,Tel:(0451)82110818,E-mail:
Methodology for systematic analysis of in vivo efficacy material 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medomics
WANG Xi-ju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The efficacy material 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s) is those constituents absorbed in blood and show the efficacy of TCM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 TCM formula. In TCM, formula consisted of more than one herbal drug is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form which corresponding to TCM syndrome. The efficacy material base of TCMs had to be found in the condition of compatibility and efficacy of TCM formula. Therefore we take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TCM syndrome as a research starting point, taking formula as object,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CM methods and metabolomics technologies, establish a system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e efficacy material basis in vivo--Chinmedomics. The use of metabolomics technology is used to fully understand nature biology on syndromes or disease, identify biomarkers for disease to bridging disease animal model, establishing the biological evaluation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the validity of the premise, the use of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CM to analysis in vivo directly substance after oral prescription and dynamic law, combined with changes law of the endogenous disease biomarkers (pharmacodynamic markers of TCM), Though establishing two variable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between Chinese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serum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biomarkers, to extract TCM composition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endogenous marker as potential basi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nd to biological validation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material basis of TCM.
[Key words]Chinmedomics;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of TCM; metabonomics; efficacy material base; methodology
[26]Gong P, Cui N, Wu L, et al. Chemicalome and metabolome matching approach to elucidating biological metabolic networks of complex mixtures[J]. Anal Chem, 2012,84(6):2995.
[27]Yang M, Cheng C, Yang J, et al. Metabolite profil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for medicinal herbal remedies[J]. Curr Drug Metab, 2012,13(5):535.
[28]Liu Z, Liu M, Qi Y, et al. Plasma pharmacochemistry combined with microdialysis to screen potential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saponin extract using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J]. J Sep Sci, 2013,36(9/10):1659.
[29]Hu Y, Jiang P, Wang S, et al. Plasma pharmacochemistry based approach to screening potential bioactive components in Huang-Lian-Jie-Du-Tang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J].J Ethnopharmacol, 2012,141(2):728.
[30]Zeng W, Han H, Tao Y,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bio-active metabolites of gentiopicroside by UPLC/Q-TOF MS and NMR[J]. Biomed Chromatogr, 2013,27(9):1129.
[31]潘学强,吴燕川,龚慕辛,等.外翻肠囊吸收成分与药效相关研究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的药效物质[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126.
[32]Wang X, Sun W, Sun H, et al. Analysis of the constituents in the rat plasm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Yin Chen Hao Tang by UPLC/Q-TOF-MS/MS[J]. J Pharm Biomed Anal, 2008,46(3):477.
[33]Wang X, Sun H, Zhang A, et al. Pharmacokinetics screening for multi-components absorbed in the rat plasm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Yin-Chen-Hao-Tang by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quadrupo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combined with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s[J].Analyst, 2011, 136(23):5068.
[34]Lv H, Sun H, Sun W, et al.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a Chinese triple herbal drug formula[J]. Phytomedicine, 2008,15(11):993.
[35]王喜军,孙文军,张宁,等.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J].中国天然药物,2007,5(4):277.
[36]王喜军,张宁,孙晖,等.六味地黄丸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4,2(4):219.
[37]吴芳芳,王喜军,韩莹,等.基于UPLC-HDMS技术的生脉散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4):657.
[38]王喜军,陈曦,杨舸,等.枳术丸口服给药后血中移行成分分析及其定量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9(2):54.
[39]Cao H, Chen X, Sun H, et al. Pharmacokinetics-based elucidation on disparity in clinical effectiveness between varieties of Zhi Zhu Wan,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formula[J]. J Ethnopharmacol, 2010,128(3):606.
[40]杨波,张爱华,董巍,等.酸枣仁汤的血清药物化学及不同配伍变化对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13,30(4):44.
[41]Yan G L, Zhang A H, Sun H, et al.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ingredients of Shuanghuanglian formula in blood samples using high-resolution LC-MS coupled with background subtraction and a multiple data processing approach[J]. J Sep Sci, 2013,36(19):3191.
[42]Wang Ping, Yin Quanwei, Zhang Aihua, et al.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of the absorbed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metabolites in rat plasm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haoyao-Gancao decoction 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 Pharmacogn Mag, 2014,10(40):497.
[43]曹洪欣,王喜军,于友华,等.中药复方安替威血清药物化学和抗SARS病毒试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3):281.
[44]王喜军.中药血清药物化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0.
[45]王喜军.基于临床有效性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生物分析体系[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1):16.
[46]Wang X, Zhang A, Sun H. Future perspectives of Chinese medical formulae: chinmedomics as an effector[J]. OMICS,2012,16(7/8):414.
[47]Wang X, Zhang A, Han Y, et al. Urine metabolomics analysis for biomarker discovery and detection of jaundice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J]. Mol Cell Proteomics, 2012,11(8):370.
[48]Wang X, Zhang A, Sun H. Power of metabolomics in diagnosis and biomarker discover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Hepatology, 2013,57(5):2072.
[49]Wang X, Yang B, Sun H, et al. Pattern recognition approaches and computational systems tools for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based comprehensive metabolomic profiling and pathways analysis of biological data sets[J]. Anal Chem, 2012,84(1):428.
[50]Wang X, Wang H, Zhang A, et al. Metabolomics study on the toxicity of aconite root and its processed products using ultra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ionization synapt high-definition 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pattern recognition approach and ingenuity pathways analysis[J]. J Proteome Res, 2012,11(2):1284.
[51]Wang X, Yang B, Zhang A, et al. Potential drug targets on insomnia and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Jujuboside A through metabolic pathway analysis as revealed by UPLC/ESI-SYNAPT-HDMS coupled with pattern recognition approach[J]. J Proteomics, 2012,75(4):1411.
[52]Zhang A, Sun H, Han Y, et al. Urinary metabolic biomarker and pathway study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ed patients based on UPLC-MS system[J].PLoS One, 2013,8(5):e64381.
【关键词】zigbee;消防安全;最优路线
1研究背景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尤其在大型楼宇中,其结构复杂,楼层通道众多,为避免室内人员因火烧、缺氧窒息、烟雾中毒和房屋倒塌造成伤害,要尽快疏散、转移室内的物资和财产,以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必须借助于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设施来实施。而现有的安全出口指引面临着指引逃生路径单一、不具有实时可靠性、没有备用电源等问题,在国内外消防事故中就有因为安全出口指引错误和安全出口断电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故设计一种新型消防安全疏散指引系统具有一定意义。
2疏散指引系统总体方案
2.1系统原理
该系统以zigbee模块为节点进行组网,通过主控单片机判断分析数据,从而设计最优安全逃生路线反馈给节点进行方向指引。其中利用每个节点上的温度和烟雾浓度传感器对楼宇各个区域进行火情检测,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实现数据的传递与反馈。
2.2系统框图
系统包含指引牌节点、楼层路由器节点、网关节点和主控单片机处理器。使用指引牌节点采集楼层的各区域的温度与烟雾浓度,楼层路由器节点接收各个指引牌节点采集的信息,经过一定的判别处理后,各楼层路由器节点信息统一发送给网关节点,再将信息送给主控单片机作相应处理。若发生火情时,主控单片机通过判断各楼层节点的温度和烟雾浓度,可以迅速定位火情发生地点,通过温度和烟雾浓度比较判断出着火楼层的最佳逃生路线,并将判断结果反馈给楼层路由器节点,楼层路由器节点再反馈给相应楼层指示牌节点让其指示灯做出反应,从而提高火情安全逃生的机率。系统框图如下图1所示。
3硬件电路
系统由指引牌节点,楼层路由器节点,网关节点和主控单片机单元组成。各节点主要由zigbee通信模块、烟雾和温度传感器模块、供电模块、指示灯模块以及单片机处理器模块组成。其中供电模块,有两种供电方式,断电时可以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供电。指示灯模块,有两个相反方向的指引灯,通过单片机控制哪个方向的指引灯被点亮。节点硬件框图如图2所示。
4软件设计
软件系统设置有两种工作模式,初始化模式和最优路线模式,模式的参考依据是主控单片机设置检测温度和烟雾浓度的上限值,数据超过上限值则切换至最优路线模式。正常无火情时采用初始化模式,即将离所在指引牌最近出口方向设置为指引方向,方便了楼宇人员的出入,在有火情时切换成最优路线模式。
5总结
本文设计的基于zigbee的楼宇消防安全疏散指引系统不仅完成了对楼宇火情的远距离检测,又通过算法的最优路径处理,实现火情发生时通过指引灯让人员以最佳路线逃生。
参考文献
[1]徐健,杨姗姗.基于CC2530的Zigbee协调器节点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2(5):9-12.
[2]冼土明.Zigbee与GPRS融合组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11.
[关健词]鼻窦内窥镜;鼻窦炎;鼻息肉;疗效
鼻窦炎伴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鼻内窥镜手术的开展使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有了迅速提高,与传统鼻窦手术相比,有组织损伤小、能保存鼻腔生理功能、治愈率高与复发率低等优点。为比较其疗效,笔者将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入院的52例鼻窦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资料比较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本组52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即内窥镜组25例,年龄5~70岁,平均40岁,其中男15例,女10例,常规组27例,年龄6~72岁,平均39.5岁,其中男16例,女11例,用常规鼻窦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的症状为鼻腔通气功能障碍,多伴粘脓鼻涕及嗅觉障碍。根据病史、鼻内窥镜检查和CT扫描,参照中华耳鼻喉科学会[1]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期分型标准,全部患者均为Ⅲ型。两组在分型、年龄、性别上具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
1.2手术方法内窥镜组用手术器械采用美国史赛克公司内窥镜手术器械及射像系统,在行局麻加强化下进行手术,用1%地卡因20ml加0.1%肾上腺素2ml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2次,1%利多卡因加少许0.1%肾上腺素在鼻丘、钩突部位行粘膜下注射5ml,术前肌肉注射度冷丁75mg强化,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采用Messenklinger法。常规组采用常规鼻窦手术进行治疗。术后术腔内以抗生素、激素明胶海绵,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凡士林纱条填塞术后随访6~12个月。
1.3术后随访和综合治疗术后两周后天行第1次内窥镜复查,每周复查1次,3个月后改为每个月复查1次,随访至12个月。每次复查时均在鼻内窥镜下仔细清理囊泡、小肉芽、残留息肉,祛除病变组织,以利上皮生长。根据病情术后全身用抗菌素和激素持续1个月;局部用1%麻黄素滴鼻或立复汀喷鼻3个月,严重者可以延长用药时间。
1.4疗效评定标准根据自觉症状改善程度,鼻腔常规检查及内窥镜检查所见的结果,按“98标准(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1.5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处理,统计方法为χ2检验。
2结果
内窥镜组:25例,治愈19例,治愈率为76%,其中25例中有20例术后随访1.5年,常规组27例,治愈16例治愈率为59.2%,其中27例中有17例术后随访1.5年,两者在治愈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术前准备鼻窦炎的病因主要为局部感染及变态反应,常用的方法是术前3~5d内给青霉素加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辅以止血药物,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K或术前给立止血注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前给予抗感染及类固醇激素治疗,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有利手术操作,明显减少出血量。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正常,对于长期应用抗凝剂者应停药半月以上这样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鼻腔的副损伤,有利于术后鼻腔恢复。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可有效地预防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促进创面的愈合。患者术前均作CT扫描以了解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及病变范围,。医生在术前检查要了解局部解剖结构,术中注意识别解剖标志,在中鼻甲与纸样板之间切除筛窦,确定基板位置,掌握手术深度,既能彻底清除病变,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术者操作熟练,可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动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
关键词:系统误差;限制与消除;测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
48(2007)7(S)-0059-3
测量数据中,除了含有随机误差(偶然误差)之外还包含系统误差。当重复测量某一个物理量时,误差的数值和符号基本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那一部分就是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它的出现并不像随机误差那样服从统计规律而是服从某种确定的函数规律。在对系统误差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存在和所属类型后,可采用适当的方法对系统误差加以限制或消除,使测得值中的系统误差得到抵消,从而消弱或消除系统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1 限制与消除系统误差的几种测量方法
1.1 交换抵消法
这种方法是使测量中的某些条件相互交换,使产生固定系统误差的因素对测量结果起相反的作用,从而抵消这种不变的系统误差。
例如用等臂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先在左盘放置砝码P,右盘放置被测物体m,如图1所示。
当天平平衡时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如果天平两臂之长绝对相等,即l1l2=1,则有 m=P,即砝码的数值就是被测物的质量。但实际上两臂总是存在微小差别,即l1l2≠1,这时如果仍以m=P作为测量结果,显然会使测量结果中带有固定系统误差。
为消除这一误差,我们可以将被测物与砝码互换位置,并改变砝码量值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2所示。
这时被测物与砝码的关系为:
利用(3)式所得被测物的质量值即不含由于天平不等臂而存在的固定系统误差。
1.2 代换消除法
代换法是在测量装置上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后在不改变测量条件的情况下,立即用一个标准量代替被测量,再进行测量,从而求出被测量与标准量的差值,则被测量为:被测量=标准量+差值。
例如用惠斯通电桥测量未知电阻RX的值,如图3。
根据电桥平衡条件有:Rx=R1R3R2
由于R1,R2和R3都有一定误差,因此按它们的标准值计算的Rx也必含有误差,即:
这就是说代换的结果,测量结果的误差ΔX只与标准电阻的误差ΔN有关,而与Δ1,Δ2,Δ3无关。因此电桥的精确度对测量结果就没什么影响,这就消除了测量结果的仪器误差。
用电桥测电阻的另一种代换法是用一个可变标准电阻与被测电阻串联,如图4所示。
调节标准电阻使电桥平衡,这时有:
设标准电阻含有固定系统误差Δ0及其它性质的误差ΔN和Δ′N,则RX将有误差ΔX:
之外,标准电阻的固定系统误差全被消除,而标准电阻的其它系统误差也可能部分被消除。
1.3 反向补偿法
在测量中改变某些条件,例如测量方向,电流方向等,使两次测量结果中误差的符号相反,从而抵消了固定系统误差。
例如用电位差计及标准电阻测量电阻值,如图5所示。
由于电压接头存在热接触电势,因此测得的电压并非电阻本身的电压,这必然引起系统误差。为了消除这种系统误差,可用正反两方向的电流测量两次,以抵消热电动势的影响。
当用正方向电流测得未知电阻两端电压Uω正时,实际上包含了热电势ex,即:
同理标准电阻两端电压测得值为:
其中ux,us分别为未知电阻两端和标准电阻的电压;ex,es为热电动势。
现将电流反向(电流值未改变)则得:
(10)式减(12)式得未知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值为:
(11)式减(13)式得标准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值为:
于是未知电阻为:
由上式确定的未知电阻值,将不含因热电势所引起的系统误差。
1.4 对称观测法
当测量系统呈现某种对称性时,可以安排相互对称的两次测量,以此来削弱或消除系统误差。这种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在一般的教学实验也被常用到。现举二例说明。
(1)用分光计测量角度时,由于刻度盘的转轴O与游标盘的转轴O′不重合将使角度读数由偏心产生系统误差。
为了克服这种误差,在游标盘的某一直径两端开两个读数窗口,如图6所示。
测量角度时,先在AB{刻度上读取θ1,然后在A′B′{刻度上读取θ2,根据平面几何的圆内定理,圆内角(对于刻度盘)θ的读数应等于:
(AB{的度数+A′B′{的度数)/2,而
AB{的度数也就是以O为圆心的圆心角θ1和θ2,因此得:
即二个窗口读数θ1和θ2之平均值就等于游标的转角θ。
(2)LRC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的测定。
谐振曲线如图7所示,可以表为:
如果以电流最大值来判断谐振点从而测定谐振频率则由于检测仪器具有一定的灵敏阀值,而C点附近的曲线斜率很小,使测量很容易产生误差。为此取I=IMax2的曲线斜率最大处A点和B点,读取相应的频率ω1和ω2,谐振频率为:
由于A,B点的曲线斜率最大,在同样的仪器灵敏阀值之下,可使ω1和ω2测得更准确,从而达到消弱系统误差的目的。
1.5 周期性系统误差的消除
对于周期性系统误差,测得一个数据后,相隔半个周期再测一次,只要所测次数为偶数,然后取平均,就可以消除周期性系统误差。例如刻度盘偏心误差的消除就是采用相距180°的一对游标读数,然后取平均。
2 系统误差已消除的准则
采用各种方法去消除系统误差,最终不可能把系统误差完全消除干净而总有一定的系统误差残余。实际上,只要将系统误差减弱到某种程度,这时就可以认为系统误差已经被消除了。
根据四舍六入五取偶的数字截尾准则,当残余系统误差θx 绝对值满足:|θx|
3 结语
虽然系统误差的出现都具有某种确定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性对不同的实验测量却是不相同的,须针对每一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结合普通物理实验实例分析的常用的五种消除系统误差的测量方法和判断系统误差是否已消除的基本准则,在新一轮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别是实验技能方面,对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误差处理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普通物理实验 (力学部分)[M].杨述武 主编. 2000.5,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普通物理实验 (电磁学部分)[M].杨述武 主编. 2000.5,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普通物理实验 (光学部分)[M].杨述武 主编. 2000.5,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消防 可靠运行 设计 施工 管理 监督
1 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按规定选择合适的消防产品是确保消防系统可靠运行的先导
1.1设计人员资格的确认。设计人员必须是经消防监督部门考核并获得合格证者,不仅要全面掌握国家现行有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还要熟悉、了解各生产消防产品厂家所提供的经国家质量监督检测单位认可的产品功能、特点及产品更新情况。设计时,要针对不同用户特点、场所环境,合理选用消防产品,既要维护用户权益,又要体现设计者的职业道德,以取得最大社会效益。
1.2制订最佳设计方案,设计人员要根据建筑物分类,明确消防系统设计内容,并结合用户设计要求和基本建设结构,建筑装饰材料的耐火性能,防火区域的划分和各防火区内房间的用途,电缆井、管道井、电梯井及疏散通道、避难场所的布置,一般客梯、货梯及消防电梯的配置及管理方式,各类机房、库房、变配电室等重要防火部位的布置、性质和用途。全面了解建筑物内用电设备布局和各类室内放置易燃物的性质,分析在火灾初级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明确火灾参数(烟雾、温度和光)中的主要方面,了解有关专业消防设施及其要求,如空调系统和送风机、排风机等设备设置,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及送风阀、排烟阀的设置及其控制要求,防火卷帘门、防火门和防火阀设置及其控制要求,对供配电系统的控制及其与防火分区的配合,消防电源配置等,各专业人员要根据上述要求,集思广益,达到规范和使用要求,制订出最佳设计方案。
1.3将建筑平面布置图、系统图、接线图、安装图等及时报送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审批,签署建筑设计防火审核意见书后,才能成为有法律效果的施工图。
1.4火灾探测器是系统中早期探测火灾信号功能的关键部件,探测器的品种规格繁多,设置的范围又点多面广。因此在设计中要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所,选择合适的探测器。
1.5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的消防设计如需变更,应报经原审核的公安消防机构核准,未经核准的,不得更改。
2 精心施工,严格按图、按有关消防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施工,从施工准备到每一工序,都应认真操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并着重控制以下几个方面
2.1从事消防工程安装调试、维修保养业务单位,必须取得省级公安消防机构统一颁发的《消防工程许可证》,在凭证核定的范围内承接消防施工业务,不得超越允许范围承接工程业务,也不得许可证租借、转让、挂靠。
2.2施工单位不得随意更改设计图纸,若确需修改,应征得设计人员同意,并出具设计变更联系单后,才能实施,并将联系单内容在设计图中标注清楚。
2.3应严格按照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同意的设计图纸及建筑设计防火审核意见书中内容,认真组织编写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至少应包括:质量目标,施工组织网络、人员、资金、设备等资源配置,施工方案,调试方案,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施工进度安排及所依据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等,并在安装、调试全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
2.4严格消防产品的采购和到货产品的验证。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到所使用的消防产品和设施符合国家标准,并在公安消防监督机构鉴定批准或认可范围内采购。到货产品必须根据有关规定,对其规格、数量、质量进行验证,凡不符合要求的应予以退货。
施工单位应当对消防工程中选用的消防产品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实行不少于一年的保修。
2.5施工过程中,尤其应注意对隐蔽工程的验收,对埋入混凝土中的管线及吊顶内的管线和设施,在混凝土浇捣前和吊顶封闭前都要进行由建设方(监理)、施工单位有关人员一起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书面手续。
2.6要把握好调试全过程。(1)对各单位要认真检查,如对探测器、报警控制器、风机、泵等消防设施进行外观和性能检查,以保证不使有故障的或功能不符合要求的消防设备、产品存在消防系统内。(2)对照有关消防施工及验收规范,分别对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按调试步骤逐一进行调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有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也应按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调试。确保各系统运作畅通,功能符合设计要求。
2.7要重视消防系统各类资料的积累、整理,以提供竣工验收和交工,这些资料至少应包括:(1)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审批文件、竣工图及设计变更联系单;(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中间验收记录、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等;(3)系统试压、冲洗记录,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等;(4)系统调试记录;(5)系统联动试验记录;(6)系统主要材料、设备和组件的合格证明或现场检查验证资料;(7)各类施工记录及质量评定记录。
3 重视消防系统的管理,是消防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
使用单位应深刻领会《消防法》,并严格执行。工程未经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验收合格,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使用;其次,应充分认识到消防系统验收合格只是系统可以开始运行的标志,系统运行是专业性极强,责任重大的工作为了使消防系统可靠运行,使用单位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条:
3.1在消防工程验收之前,使用单位必须配备好管理、维护、操作人员,这些人员都应经过专门培训,并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组织考试合格,值班人员应熟练掌握系统的工作原理的操作规程。
3.2各使用单位应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建立防火安全责任制。
3.3制定定期检查验收程序,组织定期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3.4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3.5对重点防火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应每日进行防火巡查,并建立记录。
4 充分发挥监督和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作用,是消防系统可靠运行的有力保障
在施工过程中,各施工企业除了自检外,监理人员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监理,重点监理是否执行了有关消防法规、有关消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以及实际的施工质量公安消防工程监督机构重点是对图纸进行审核,消防产品的采购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以及最终测试和竣工验收。
监理和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在监督中还应着重把好下列几道关:
4.1监理单位人员应对从预埋开始到竣工验收,包括工程资料进行监理,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整改,确保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系统功能的形成。
4.2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是国家授权对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机构,从消防工程的设计开始就介入监督工作。各建设单位应将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并出具建筑设计防火审核意见书。未经审核或经审核不合格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
4.3在进行消防工程验收前,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应对消防设施先进行施工质量复查,其复查结果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对复查时提出的问题,应督促整改,未作整改的,不得进行功能验收。
【关键词】力值加载校准系统;误差;不确定度
1.引言
力值加载校准系统是一种被设计用于校准飞机液压系统地面测试设备的装置,保证飞机液压系统地面测试设备所得到的测试数据精确、可靠,提高飞机液压系统地面测试设备的测试性能。力值加载校准系统在被使用前和使用过一段时间后,都需要进行性能分析和测试,而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对测试结果好坏的评定,直接决定着该力值加载校准系统输出力值的精度能否达到校准飞机液压系统地面测试设备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飞机液压系统地面测试设备对校准方法和校准装置的要求[1]。本文通过介绍力值加载校准系统的原理及运用,依据评定力值加载校准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技术特性,阐述了力值加载校准系统在检定过程中产生的各分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具体实例计算了力值加载校准系统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
2.力值加载校准系统的工作原理
力值加载校准系统用于输出标准力值到飞机液压系统地面测试设备,检测飞机液压系统地面测试设备所得到的测试结果与标准力值的偏差,通过计算相对误差和不确定度实现对飞机液压系统地面测试设备的校准。
力值加载校准系统主要由高精度力传感器、驱动电机及驱动器、精密丝杠传动系统、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等部件组成,力值加载校准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伺服电机驱动传动机构产生输出力值,由串联在输出端的高精度力值传感器将测量值反馈至控制信息处理单元,根据输出力值的测量结果对输出量进行控制。
3.力值加载校准系统测试的不确定度评定
3.1 影响力值加载校准系统精度的主要因素
力值加载校准系统要求可输出符合精度要求的力值,系统的输入参量是一个设定的常值,要求被控量也是一个常值。根据输出值与设定参量的偏差,控制系统产生控制作用,使输出值达到设定参量,属于恒值控制系统。因此输出精度是由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和驱动传动系统的影响量共同作用的。而驱动及传动系统并不会直接影响到加载系统输出量的精度,只会对加载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产生影响。
力值加载校准系统的输出控制采用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在输出端安装的测量装置,把测量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实现对输出的反馈控制,因此,力值加载校准系统的输出误差主要取决于测量装置的误差,以及由于测量装置安装调整过程等带来的误差。
3.2 力值加载校准系统测试方法
通过分析,影响力值加载校准系统精度的主要内素是其测量装置的误差,因此,对力值加载校准系统的测试主要是对其测量装置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将力值加载校准系统中的测量装置安装在检定装置上,接通测量装置的电源,稳定30分钟后,记录标准器压力值与测量装置的输出值,通过计算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力值加载校准系统中测量装置的性能。
3.3 不确定度评定
在对力值加载校准系统中的测量装置的整个测试过程中,引起的误差主要包括力值加载校准系统中测量装置的误差、电源漂移、标准测力仪的误差等。
力值加载校准系统中测量装置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测力传感器的综合误差,其中包括:输出误差、示值误差、迟滞误差、线性误差、重复性误差和传感器输出信号处理系统(PGA、A/D)等带来的误差。
3.3.1 A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对力值加载校准系统中的测量装置分200、600、1000、1400、1800、2200、2600、3000八个点进行3次循环测试,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根据测试数据建立校准方程:
根据校准方程求出各测量点对应的理论值,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计算出各点的理论值与测试值之差,找出具有正行程最大误差和反行程最大误差的测试点,再对这一测试点重复测试10次。从表1中看出3000点误差最大,因此,在3000点重复测试10次,得到如下数据:3000.5、3000.9、3000.8、3000.6、3000.8、3000.7、3000.3、3000.3、3000.3、3000.5,与理论值的误差为:0.9、0.5、0.5、0.7、0.5、0.7、1.0、1.1、1.0、0.8。以此组数据代表单次测试的标准差,根据A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2]:
3.3.2 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①力值加载校准系统中测量装置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
力值加载校准系统中测量装置误差主要来源于测力传感器的综合误差,其中包括:输出误差、示值误差、迟滞误差、线性误差、重复性误差,传感器输出信号处理系统(PGA、A/D)等带来的误差。
a.测力传感器的综合误差:。
b.传感器输出信号处理系统选用德州仪器的MSC1210单片机,其嵌入式传感信号调整电路具有输入缓存器、可编程增益放大、偏置数模转换器、增益与偏置校正等功能,其主要误差来源有:程控放大器引起的误差和A/D转换引起的误差。
其中,程控放大器的主要误差包括:失调误差、增益误差、失调温漂、增益漂移。失调和增益误差通过自校准可以得到修正。设失调温漂、增益漂移,并按照环境使用温度范围20℃计算:
②电源漂移引起的不确定度
电源漂移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每小时漂移0.005mV,视为均匀分布:
4.结论
力值加载校准系统是为了保证飞机液压系统地面测试设备所得到的测试数据精确、可靠,而设计的一套校准装置。该装置本身的工作性能直接决定着该力值加载校准系统输出力值的精度能否达到校准飞机液压系统地面测试设备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飞机液压系统地面测试设备对校准方法和校准装置的要求,因此,需要在使用前和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性能进行分析和测试。通过本次对力值加载校准系统的测试和对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为力值加载校准系统提供了具体的测试方法,同时,对测试过程中所引起的各误差分量值进行了分析,最终计算得到了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也为力值加载校准系统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程明学,杨雪.飞机液压系统地面测试设备的现状与发展[J].液压与气动,2009,9(9):33-34.
[2]JJF1059-1999,测量不确度评定与表示[M].北京:计量出版社,2000.
[关键词]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伴鼻息肉
[中图分类号] R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a)-011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children with chronic rhinitis - sinusitis through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clinical effect.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stay of 76 cases of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hronic sinusitis were divided into A group without nasal polyps in patients with adenoidal hypertrophy after drug treatment system and combined with endoscopic adenoidectomy; group B without nasal polyps system using drug therapy; group C polyps system using drug therapy combined with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three groups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cycle. Results A group and B group treatment session close, and group C, 4 cases treatment for five courses; A group invalid 3 (11.11%) cases, 5 (18.52%) patients recovered in 19 (70.37%) cases; B invalid group 3 (11.54%) cases, effective in 4(15.38%) patients recovered in 19 (73.08%) cases; group C ineffective in 2(8.69%) cases, effective in 4 (17.39%) cases recovered, 17 (73.91%) cases ;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χ2=0.33, P> 0.05). Conclusion Childre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hronic rhinitis - sinusitis take a different treatment, drug therapy system is the preferred method, without nasal polyps in patients with adenoidal hypertrophy available endoscopic adenoidectomy, nasal polyps using functio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or treatment.
[Key words] Children with chronic rhinitis - 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 Polyps
慢性鼻]炎在临床中属于鼻窦慢性炎症,在儿童和老体弱者具有着较高的发病风险,患者常常会出现嗅觉障碍、流涕、头痛与鼻塞等临床症状[1-2]。由于慢性鼻窦炎儿童的生理特征和病情变化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对儿童进行治疗时,与成人一样采用单独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是不合适的,常常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3-4]。该文对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该院的76例不同类型慢性鼻窦炎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出不同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8-4872-02
Abstract: All along, most of the higher institu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laboratories have invested a lot of money, so all aspects of the school laboratory conditions have been some improvements, and to some extent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level, but how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echnology, more efficient and faster to manage the laboratory, is the build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goal. At the same tim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arrying out compliance work on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boratories have been deeply felt need for mor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refinement of improvement, this paper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laboratory data management system existing problem, and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this topic, that the current vocational colleges laboratory data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direction. Makes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data management system to further improve to better serve the peopl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atus of laboratory data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1 目前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中的现状
1) 数据杂乱。
数据来源过多依赖实验室上报,不但其形式单一,而且有的数据记录仞是靠工作人员手工记录或者文本管理的初级阶段,没有一个及时能了解学校实验室的数据管理系统,每当领导进行学校评估时就匆匆忙忙地赶材料,给日常的工作添加了许多负担。
2) 数据过于封闭。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部门要通过多个数据应用系统来分别管理物资、设备、经费、员工、教学等。但是各个数据应用系统因为其功能太少且技术含量低,所以不能全面高效地管理实验室地所有事务,很难实现数据共享。这样就人为地加大了信息壁垒,增加了运行管理成本。
3) 缺少数据信息的监控和考评体系。
由于数据来源缺少必要的审核,主要依靠经验判断,实验室为了获取更多的运行经费,往往多报工作量,但是由于没有客观数据支持,管理部门很难准确地审核所有数据,在审核数据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就会造成经费上的分配不均。
4) 管理措施滞后。
由于受管理手段的约束,管理部门在掌握实验室最新动态上就慢一步,使得管理工作经常处于“事后管理”的尴尬场面,也就很难对实验室的工作进行全程的监管,这就直接影响到实验室建设水平的提高。
5) 服务工作不完善。
通常,管理部门都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实验室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当中,这不仅影响到管理部门对实验室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很难有精力去做那些本可以改进的服务工作,而且这也会造成老师和学生的不满。因此,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对数据系统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来搜集、存取,挖掘过程数据和状态数据。用一个综合的数据管理系统将各部门的所有人员都整合到其中,依据工作部门和性质类别,各自分工,资源共享,营造一种“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管理与服务并重”的信息氛围。
2 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涉及的技术
1) 数据仓库。
著名数据仓库专家W.H.Inmon 在其著作中给出如下定义:数据仓库是一个集成的、面向主题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体,用于支持建设管理决策。
2) OLAP 技术。
OLAP 技术是数据库系统方面的主要应用。它是使管理人员、分析人员及执行人员能够从多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搜集出来的、能够真正为人们所理解的、并真实反映企业特性的信息进行快速、高效、互相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信息更深入理解的一项软件技术。
3) 数据信息的挖掘。
它具体是指从大量的、不完整的、有杂质的、随机的、混乱的数据中,提取蕴含在其背后的、人们预先不了解的、但又是有用的知识和信息的一个过程。
3 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的思考
要全面升级实验室管理手段,必须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做到高效、全面、稳定的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
1) 注重过程管理,及时了解运行动态。
注重相关部门对实验室数据技术的及时了解和监管,其中主管部门需要对技术设备的操作、教学目标的完成、材料的损耗、资金开销等过程的及时了解,解决问题,以节约人力、物力、资金的使用,提高实验室建设的综合效益。
2) 及时汇总以前的信息系统,避免重复建设。
充分利用当前的数据资源和技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减少经费的浪费。可以将现有设备数据整合到新的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平滑拼接。
3) 共享数据信息资源,独立设计数据模块。
对于数据资源,应该实现各个板块间的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孤岛现状。利用基于网络的B/S系统架构,让管理部门和实验室工作人员方便使用这些应用系统,并真正参与到管理过程中。
4) 提供先进的数据挖掘工具,快捷获取数据报表。
数据管理系统必须提供大量先进的数据挖掘和处理工具,让用户能够独立搜集信息,挖掘数据制成报表,完成日常的管理工作等需求,而不是数据系统仅仅提供一些原有的或者稳定的数据报表服务.
4 数据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1) OLAP 的应用。
OLAP 提供了访问Oracle 数据仓库的接口。通过这个接口,应用程序可以与数据存储建立连接,以便得知什么样的数据可以搜集或应用。依据需求创建查询,用来拟定并操作数据信息来获得以多维模式组织的、呈现的查询结果。修改现有的数据,将最终的数据展现给用户。因为OLAP API拥有Java 环境的所有优势。它是独立于系统的并且是面向对象的,例如多态、封装、抽象等。调用OLAPAPI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要将其连接到数据库;然后就发现那些可以使用的所有数据;接着点击查询和选择并执行操作;最终取回所需数据结果。
2) 数据信息的挖掘分析。
Oracle可以使用JavaAPI创建瘦客户端应用,它提供了数据资源挖掘的JavaAPI。访问Oracle 数据库中任何资料的挖掘功能。ODMJavaAPI是对JDM1.0 数据挖掘标准的一个完成,是实现Oracle的不断扩展,该扩展遵从JSR- 73 标准扩展框架。本系统根据具体需要,选择性的挖掘算法,并将挖掘得到的数据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3) 数据关系表的建立。
数据仓库中的关系表结构如下:
实验教师表:教师编号、教师姓名、教师性别、出生年月、所在部门、职务、职称、任职年限、住址、联系电话。
设备信息表:设备编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购置日期、现状、所在部门。
材料信息:易耗品编号、厂商编号、易耗品名称、计量单位、规格、库存量、金额单价、生产日期、有效日期等。
5 结束语
基于数据挖掘的管理系统是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新的发展方向,不仅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而且还可以解决实验室管理知识贫乏的状况,并能从大量数据中挖掘相关信息,预测其发展趋势,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文峰.实验室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2).